|
台青一行參觀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中評社 袁曉麥攝) |
中評社錫林浩特7月8日電(記者 袁曉麥)7月7日,由北京市台辦、內蒙古自治區台辦聯合主辦的“2024台灣青年邊疆行”參訪團一行抵達西烏旗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感受內蒙古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的新面貌。
參訪團剛一到達,就被園區內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所吸引。據介紹,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是2015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自治區級物流園區,坐落在巴拉嘎爾高勒鎮北側,距旗政府所在地僅3.5公里。園區投資近1.3億元人民幣,修建了“3橫5縱”長達9369米的道路和配套管網,為畜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的運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
台青王志恩向中評社記者表示:“這裡的布局和管理讓我印象深刻。原來內蒙古的奶酪、酸奶這些畜產品的加工過程已經非常現代化了,製作車間也很整潔衛生,這一點突破了我對傳統牧業的認知。”
園區負責人阿麗瑪女士向參訪團介紹時表示,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致力於打造‘綠色園區+綠色產業+雙創示範+旅遊園區’的復合模式,充分利用西烏旗及其周邊的特色資源,支持本土企業發展,推動城鎮產城融合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盟最具活力、規模和競爭力的綠色畜產品精深加工示範園。”她說道。
隨著參觀的深入,台灣青年們逐一探訪了園區內的各個功能區。在畜產品加工區,他們見證了奶酪、酸奶等奶製品的現代化加工過程,從原料篩選到成品包裝,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循綠色生產標準,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也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尊重。
參訪團成員、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會長鄧哲偉向中評社記者表示,這個綠色畜產品產業園區成功地將當地蒙古文化與產品相結合,尤其是新鮮的奶製品,非常吸引遊客並促進即時消費。他認為,這種將地方資源轉化為特色產業,並通過政府支持和商業化運作模式使其壯大的做法,對台灣的產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我認為台灣是可以借鑒這一經驗,發掘各鄉村的獨特性,發展相應產業,以吸引和留住本地人才,這樣才能推動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他最後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