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首爾與韓國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首爾8月14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韓國西江大學名譽教授、前駐美大使趙潤濟日前在韓國《中央日報》上刊登評論文章,強調韓中日知識交流與合作非常重要。文章編譯如下:
韓中日這東亞三國面臨著人口減少、生產效率下降、低增長等巨大障礙。一度中國的高增長進入2020年代後有所減弱,從2010年代的平均增長率7.7%降至過去4年的4.7%,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10年至19年的32%降至2020年至23年的24%。中國的經濟活動人口已經從2015年開始減少,投資率雖然仍然很高,但不再增加。需要彌補這一缺陷的生產率自2010年以後一直呈下降趨勢,最近中國政府再次出台了通過擴大財政、信用等扶持政策,但這只是暫時的效果而已。
30多年前,日本就已經走上了這樣的道路。由於貿易制裁、廣場協議等,美國的牽制得到加強,老齡化開始,增長勢頭受挫,因此一直試圖通過擴大財政和貨幣來刺激經濟,但只助長了泡沫和危機,未能擺脫長期停滯。隨著重組的推遲,生產效率下降,到2010年為止一直保持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地位現在被印度超越,淪落為世界第五大經濟。依靠簡單的擴大財政金融,背了世界最高的國家負債比率。
韓國現在似乎也走上了類似的道路。在勞動供應和投資增長率下降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增長率下降,必須提高生產效率,但這在過去幾年裡也呈現出下降趨勢。據韓國銀行的報告書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50多年間,生產效率的提高對韓國經濟增長因素貢獻了約24%,但2010年代以後開始下降,過去3年間下降到了7.5%(趙泰亨(音),《韓國經濟80年及未來增長戰略》,2023年)。如果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10年後的增長率將是0%左右,20年後將變成負增長。這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