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中國將推出宏觀調控措施防偏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5 00:07:38  


 
  據預計,今年全年的財政赤字將超出預期。而中央和地方的實際財政收入在下降,支出卻明顯加快。如果地方和民間投資跟不上,僅僅依賴政府投資,將帶來沉重的財務負擔。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面臨是否轉為“適度積極”的問題。
  
  財政部原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幅8%,以9500億元的財政赤字測算,赤字占GDP比重約3%。而實際情況是今年前5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只完成預算的40%,比去年同期下降6.7%;同期全國的財政支出完成預算的29%,比去年同期增長27%。這一升一降,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擔憂:“9500億的赤字今年看來是不可能打住的,這是我們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的原因。”

  不過,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建議,為了維護政策的連續性,暫時不必要調整目前的調控政策,“可以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微調,但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基本的大框架現在不能動”。他建議,下半年努力加快民間投資,以彌補政府投資帶來的財政壓力,此外進一步擴大消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促進經濟轉為內生性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最高決策層經過對地方密集的調研後,開始向專家學者“問計”下一步的決策方略,與會人員還包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以及部分部委的高級官員專家等。有數位一流權威專家近日匯集中南海,向總理溫家寶等匯報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希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近期不要改變,但在經濟回暖且通脹預期漸濃的當下,央行貨幣政策應給予恰當的暗示。

  毫無疑問,在美國經濟沒有明顯好轉,外部需求未來二三年仍將維持低位的艱難時期,中國已出台的宏觀經濟政策仍應繼續執行。目前中國經濟儘管出現企穩回暖跡象,但也出現信貸增長過快及全球流動性寬裕所引發的通脹預期等,如何制定下一步政策,成為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導致外部需求嚴重受挫後,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的關鍵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