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中國加速推出區域規劃新經濟版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7 00:30:06  


 
  去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機突襲中國,使得“外向型”經濟的沿海地區遭到了近30年來最大的打擊,外需的下滑變成了拖中國經濟增長的“後腿”。因此,當局將擴大內需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通過發展中西部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來拉動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有專家把金融危機前的發展稱為“外循環”,認為這一次的發展是向“雙循環”(對內對外)轉變。其實,在金融危機之前,中國領導層早就著手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10年前提出西部大開發,7年前提出振興東北,5年前提出中部崛起。而這場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更為迫切更為實際。更何況,全國東中西部的平衡與全面發展,是整體社會進步與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需要。在今年國務院批准的經濟區域中,除了繼續關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還批准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圖們江區域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旨在推進東北、西部和中部的協調發展。如今,各地新提出的區域經濟規劃如雨後春笋。淮海經濟區時隔20多年後再被提起,環渤海地區的唐山灣也正在醞釀,“西三角經濟圈”的概念今年第一次被提出。此外,黃河三角洲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慶“兩江新區”都已向國務院申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傑指出,“過去,地方向中央主要是要項目和資金,現在有的地方政府開始向中央要規劃,編制這些規劃的動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尤其是去年以來,伴隨著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相繼出台,各省區市“雨後春笋”般掀起了將地方層面發展訴求搭車到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規劃編制熱潮。對於這些業已出台或正在編制中的規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認為,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其利弊,“現在出台的區域規劃,很大一部分是中央與地方聯動的結果,其在制定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長遠考慮不足。比如,哪些地方政府積極,哪些地方的需求就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情況。”而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棟生則指出,地區規劃的出台能夠使地區發展更好地體現國家的發展意圖,“但是要防止地區間的盲目攀比,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搞特殊的政策優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