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士康必須做企業診斷 奮力再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9 00:28:28  


 
  但無可諱言的,畢竟代工只能對產品進行加工和製造,沒有屬於自己原創和自主的能力與實力。長久下來,所走的傳統製造鏈,總會碰到瓶頸和桎梏,隨著科技的去舊汰新,研發技術的精進提升,跟不上創新與換軌的腳步,總有一天會有寸步難行的可能。

  年輕一輩的員工,每天日復一日,做同樣的動作,習以為常之後的呆板單調動作,就會影響生理情緒的煩躁波動,頻傳的跳樓事件,其實跟員工感受不到的成就感與不夠受尊重的關懷感,都可能是事發的原因。

  而企業的突破與創新基調不夠明確,自主研發的態度與決心不足,都會使員工感受不到公司精進與提升的機會,因而失去對公司的信心和向心。也許富士康認為他們是第一大代工,財力雄厚,廠房寬大,但卻忽略了,走出傳統,創新自主的態度和決心,是員工心裡最大的期盼和指望,因為他們不希望有一天公司被淘汰,失去工作的機會。

  經過這些慘痛案例之後,富士康要思考和實現的是,如何穩住當前,前瞻未來,走出傳統,創新自主。進而提高員工薪資,保障身心安全,重視休閒娛樂,工作穩定保障等,這是重新找回員工信心和向心的關鍵,也是防止悲劇繼續發生的務實之道。更是富士康必須嚴肅面對的未來發展與經營型態的關鍵轉機。

  十二個跳樓員工的悲慘事件,是富士康慘痛的教訓,更是富士康必須診治的必要時機。這些慘例已經使得富士康的股市市值銷蝕;企業形象嚴重受損。而連連悲劇,如果還喚不回公司的改革和精進,富士康以及龐大關係企業的未來前景,將沉重堪慮。此時正是對症下藥的最佳時刻,積極面對轉型與升級的發展問題,走出跳樓心結,再創事業高峰!

 (中評社特約作者李華球現任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