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經主席胡定旭 論港台交流大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5 00:11:12  


胡定旭認為,我們不用否定“錢七條”,可以對其作出調整和合理延伸。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記者 黃曉南 霍文蕙)智經研究中心5月發表報告,提出關於港台交流的種種分析和建議,意義非同一般。

  無他,成立於2006年的智經,被認為與“今朝特首”曾蔭權關係密切,有“特首御用智庫”之稱。就著同一課題,其他智庫的研究,往往僅被視為書生之見;但智經的研究報告,則會被當作政府的施政預言。由特首的“十大基建”到“六大優勢產業”,以至國務院《珠三角規劃綱要》中關於粵港合作的部分,在在都可看到“智經製造”的影子。

  因此,智經在去年底啟動、今年5月發表,厚143頁的《因應兩岸關係緩和 促進港台經貿關係發展》專題研究,對於前瞻和預判新形勢下的港台關係發展,有著非一般意義。為此,記者近日專訪了智經主席胡定旭,一方面談研究成果,同時也探聽港府的招數和底牌。

  對“錢七條”作調整和合理延伸

  先說時機。去年12月底,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胡六點”講話,提出對台政策方針新綱領。同月,智經啟動專題研究,統籌香港、內地和台灣的小組,訪談了3地官員、學者和企業,歷5月而寫成報告並發表。6月,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到訪台灣,是回歸後首位以官式身份訪台的主要官員。及後,台北市長郝龍斌訪港,與曾蔭權在禮賓府會面,是自2001年董馬會後,“雙城首長”首度官式會談。

  對於報告發表後引起的回響及港台交流的進展,胡定旭坦言感到很surprise,認為是超出了事前的期望。他稱,這反映了各方對於港台關係發展的關注,而香港和台灣政府的態度亦很開放,因此當有切實可行的建議提出,而時機又適合時,就可以水到渠成。

  然而,上述提及的港台官員互訪,再加上民政局長曾德成到台灣出席佛教活動、台中市長胡志強來港招商等,有人認為只是泛泛走過場,事後沒留下一點塵埃,遑論落實了什麼協議或成果。而智經的報告中更具體的建議,包括互設官方機構、簽訂經貿合作協議、互免簽證、開放航權、推動在港中資率先投進台灣等‥‥都未聞樓梯響。對此,不少學者和政界人士批評,指港府過於被動,不夠進取,是議而不決的體現;又有說,這是“錢七條”局限了港府的自主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