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ECFA辯論 政府提供平台即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1 13:04:16  


  中評社台北12月11日電/在上周六縣市長選舉執政黨挫敗之後,國民黨內當然也掀起了檢討之聲。綜合媒體報導,有指出是美牛與ECFA在中南部激起了極大的反對聲浪,也是外界對馬政府最不滿意之處。對此,台“經濟部長”施顏祥隨後表示,願意就ECFA與在野黨辯論,甚至連吳敦義都表態可親上火線。但民進黨隨後卻表示不想辯論,也讓執政黨修補善後的努力如擊敗絮,完全使不上力。民進黨不願辯論也許是心虛閃躲,但執政黨無論如何迴避不了溝通對話的責任。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基本上,我們當然尊重人民對於政府政策有不同意見,也認為馬政府官員並未對ECFA議題做好溝通。正由於事情沒有說清楚,所以一個“親中賣台”的大帽子扣下來,國民黨在南台灣就難以招架。但是即便要把ECFA講清楚,是否得由口才欠佳的“經濟部長”出面辯論,又是否得“閣揆”親上火線,則仍有相當的討論空間。此外,ECFA內容涉及數十個產業,如果不分子題而通盤涵蓋的辯論,八成也難以逃脫親中媚外與否的二分切割,最後只會激化對立,卻難以釐清問題。 

  誠如該報社論先前所分析,ECFA在目前這個階段只是一本書的框架目錄,頂多加上簡短的內容摘要;這麼空泛的框架坦白說根本也無從反對起。民眾或有的疑慮其實隨產業別不同而有異,故所有的討論必須要進入產業協商內涵,將目前的困境、簽署的好處、可能的衝擊、互惠的利益、利基的互補、轉業的輔導等問題一一攤在陽光下。這些都需要廣泛的社會參與對話,絕不是“經濟部”國貿局所能單獨成事。執政黨目前之所以自我評估簽ECFA對台灣有利、卻無法向外清楚說明何處有利,似乎也反映了主政者忽略民間力量與民間參與的粗疏。 

  就概念而言,政府既可以積極扮演決定一切政策的主導角色,也可以消極扮演提供思辯平台的中性媒介。即使主政者對於簽ECFA的重要性與時效性已有相當的看法,但是ECFA畢竟是一個影響數十個產業、牽動數萬人民生計前景的經濟議題,觸角龐雜、面向繁多,既有製造業、又有服務業,哪裡可能由“經濟部長”一個人包山包海去辯論? 

  社論認為,ECFA不但該談、該辯論,而且要切成若干個產業區塊好好的思辯探討。就每一個產業內容,如果簽ECFA真能使該產業獲利,則該產業公會就該研擬說帖、挺身為簽署ECFA而辯護。假若產業公會的正面觀點無法說服大多數人民,那麼也許那一個區塊就不該開放、或是簽署條件要加以設定。假若某個產業認為不簽ECFA就是死路一條,那麼就好好參與社會對話,而非躲在政府背後,撿現成的便宜。 

  以當前討論最多的金融業為例:兩岸簽署MOU、要求ECFA中容許台灣的銀行赴對岸承做人民幣業務,這些事獲利最大的當然是銀行業者。既然如此,自然該由他們站出來說服反對者,而不是將政府推到第一線。若有人對中國大陸分行的金融監理透明度有疑慮,台灣業者也可以在對話平台中提出答辯與因應的承諾。如果受惠的銀行業者拚了命也難以釋社會疑慮,辯論的結果竟是反方大勝,那麼政府當然也許就該從善如流、暫緩實施。 

  社論認為,就ECFA議題而言,政府官員應該扮演的角色是平台提供者。雖然行政當局最後還是要做決策,但至少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或有的意見對立不該是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的政治抗爭,而是正、反雙方民間經濟意見的交流。唯有政府敞開心胸,提供多個產業討論平台,將正反意見在平台中彙整對話,經濟議題才能回歸經濟,不再簡化為政黨間意識形態的針鋒相對。 

  總之,ECFA是個關乎多個產業的經濟議題。民進黨“再怎麼野蠻”,也不能與各行各業的產業利益為敵。想通了這一點,也許行政當局該請各行各業說清楚講明白,究竟簽ECFA對他們的利弊得失是什麼。如果不去細部討論,始終將ECFA視為一糰麵糊,那麼馬政府就很難在民進黨的政治攻擊中脫身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