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競爭力論壇今天上午舉辦“藍綠ECFA搞不定,台灣何去何從”研討會。(中評社李仲維攝) |
中評社台北1月12日電(記者 李仲維)針對兩岸正在商談洽簽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多位學者專家認為,ECFA既是經濟問題,也涉及政治問題,台灣大學國發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認為,ECFA的確會對“統一”相對有利。
台灣競爭力論壇今天上午舉辦“藍綠ECFA搞不定,台灣何去何從”研討會,與會的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表示,如果參照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東協等簽署FTA之後對於促進投資的效益,他可以大膽認定,目前台灣中經院對ECFA的評估報告,低估了簽署ECFA對台灣經濟的效益。
林建甫指出,台灣若能儘速簽署ECFA,不但可以增加總體經濟效益,也可以吸引外資進駐台灣,增加台灣發展成為營運中心,此外,外資進駐後,還可以增加產出、提高GDP、提昇技術,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緩嚴重的失業問題,一舉數得。
台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副教授蔡宏明預期,在兩岸首次的ECFA正式協商中,雙方將對涉及實質市場開放的早期收穫清單,以及以宣示性、原則性文字為主的ECFA條文草案,進行討論,然而由於ECFA協商涉及兩岸實質利益分配,以及兩方各自內部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利益安排,其所面對的挑戰,是不可忽略的問題。
蔡宏明建議,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先在台灣內部建立“建構兩岸關係架構”之共識,進而提出具內部共識的協商主張與架構條文立場,再與大陸進行協商,才能爭取對台灣有利的協商條件,克服ECFA推動的難題。
杜震華認為,兩岸經濟如果因為ECFA的實施而更為緊密的話,當然也會有政治的影響,ECFA的確會對“統一”相對有利,因為經濟的密切結合,會導致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更密切交流,使得“獨立”相對困難。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則表示,ECFA涉及雙方經濟“主權”,也涉及兩岸對外的全球產業戰略,ECFA簽訂以後,對部分產業將有重大衝擊,涉及台灣內部不同產業的興衰,所以ECFA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同時就業市場也將受到劇烈影響,所以既是社會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林濁水表示,產生結構性失業後,必須有社會福利措施,但馬政府上台以來,卻努力減稅,顯示其根本不在乎ECFA對社會面的衝擊。
台灣環球經濟研究社社長林建山則認為,簽訂ECFA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然而衡量國際現實情勢,終究是政治經濟利益遠大於弊害的。而且東協加三在即,2015年東協共同體即將成形,兩岸洽簽ECFA到今天還搞不定,不但是落後,恐怕已經是太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