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ECFA的經濟利益與時間賽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9 09:53:11  


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岸簽署ECFA,反而可能加速韓國等其他國家與大陸洽簽FTA的進度,這自然牽動台灣的ECFA利益。
  中評社台北6月29日電/就在今天,兩岸在重慶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這無疑是兩岸推動經貿關係正常化以來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劃時代的關鍵歷史事件。由ECFA架構而起的經貿機制,讓兩岸的經濟互動有了具體的方向及可循的軌跡,並將開啟台灣進入區域經濟整合的道路。然而,ECFA的一切預期效益不是簽署即現,這是一場台灣與自己、與世界、更與時間的競賽,絲毫虛耗不得。

  聯合報社論指出,從預期效益而言,ECFA將快速顯現的,自是內含五百卅九項貨品及十一項服務業的早收清單,將可享受彼岸先開放市場的好處;中長期來說,則是為台灣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以融入區域整合及避免邊緣化,開啟了更多機會之窗;更宏觀的是,ECFA將啟動台灣繼九年前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最大規模的經濟改革工程,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意義不言可喻。

  但是,這一切預期效益的收割結果,仍存有很多的變數;因為立即受惠的早期收穫,是有時效性的,非永久的;與他國洽簽FTA,機會雖然變大了,卻非可完全操之在我,仍存有高度不確定性;至於台灣能否順利通過經濟改革工程的調整之痛,那更與執政者的決心及執行力密不可分了;而這三者間又彼此交互影響,交織而成台灣經濟的蛻變期。

  即以早收為例,這是兩岸在進入貿易自由化協商前,互予提前享受開放利益的特別安排,確可讓列入早收產業在進軍大陸市場時,擁有更強的競爭力,這也是政府強力促銷ECFA的焦點所在。但是,政府沒有說出口的是,既是“早期”收穫,就有一定時效性,而其時效與須在ECFA生效後六個月內展開的貨品及服務貿易自由化協商息息相關,意即雙方談得愈快、開放愈快,早收期就愈短;但因雙方沒有明訂完成協商的期限,顯示這是“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協商,也讓早收期變得不確定。對企業而言,自然希望早收期愈長愈好,但其不僅不符大陸利益及國際規範,也會讓企業更怠惰,最好的對應還是儘速運用早收優勢,在大陸市場建立競爭利基。

  再看FTA,ECFA的經濟利益與時間賽跑 是分段到位的FTA,但畢竟還不是FTA;尤其,兩岸在政治上的相互不信任、但經濟上高度依存的特殊關係,讓ECFA與國際間通用模式非常不同,例如早收項目的貿易占比達百分之十六點五,遠高於所有FTA的標準,也未比照其他FTA,明訂啟動自由化協商的時間表等,都是特例;但這個特例既有可能成為他國與兩岸洽簽FTA時比照參照的模式,也可能面臨異議的挑戰,甚至可能成為台灣對外洽簽的障礙,政府須預為綢繆。

  另方面,台灣期望透過ECFA,借道中國,進入全球區域整合的網絡,雖是兩岸關係日趨和緩下的可能結果,但畢竟仍以官方的主觀期待居多,台灣要拿出多少吸引各國與我洽簽FTA的誘因,將是後ECFA時期政府須務實思考的事。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岸簽署ECFA,反而可能加速韓國等其他國家與大陸洽簽FTA的進度,這自然牽動台灣的ECFA利益。這說明的是,世界是轉動的,台灣不要以為簽了ECFA,所有好處就手到擒來,遂以不變應萬變。果如此,ECFA就白簽了。

  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說得好,ECFA是顆為台灣精心調製的維他命,但維他命可用以強身,卻無法保命;因此,要保住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吃了ECFA這顆維他命是不夠的,還須有相應的強身健體之策,其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借力使力,運用ECFA的兩岸經貿自由化開放壓力,推進台灣的經濟改革工程。因此,馬英九本周要提出的後ECFA全球經濟戰略至關重要,我們拭目以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