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郝伯村投書媒體:旗幟鮮明與戰略模糊(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2 09:15:27  


郝伯村: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開啟兩岸和平發展的新頁。(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3月2日電/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今天在聯合報投書,題為“旗幟鮮明與戰略模糊(下)”,論述過去半個世紀及未來的兩岸關係。內容如下。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卡特政府宣布,美國與北京正式建交。北京同時宣布,停止對金馬外島砲擊,亦即片面宣布停火,兩岸關係進入新的階段。當然,這是中共呼應美國,和平解決兩岸爭端的重要姿態,也許是卡特同意建交的條件之一。

  身為交戰一方的“中華民國”政府,並未參與談判,自無停火協議,但就政治和軍事現實而言,停火是對我們有利的。由於美方並未告知台方訊息,我們在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原則下,無法公開宣布同意停火,只能由內部發布命令,規定外島指揮官,從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非奉“國防部”命令,不得對大陸砲擊。

  這個沒有談判、沒有文字協議,雙方各自採取措施的停火狀態,持續了三十年以上,這就是戰略模糊的功能。如此就可正式簽訂和平協議嗎?根本不可能,因為這涉及旗幟鮮明的問題。

  至於以處理軍售為主旨的八一七公報,更是典型戰略模糊的文件。我們終能運用模糊的空間,突破了公報所示的質與量限制,完成了“國軍”來台後二代武器的更新。

  一九九○年,兩岸紅十字會在金門,有了形諸文字的協議,使得金門由交火的戰場,轉為交談的議場。對觸及敏感的政治符號,最後各自以西曆和“中華民國”紀元,註明年月日,這是最具智慧的一中各表。一九九二年,海基、海協兩會在香港,就一中原則各自表述的口頭協議,成為今日兩岸和美國的共識。有人要找一中各表的證據,金門協議所註的年月日,可能有幫助。

  我的解讀,一中各表,是旗幟鮮明與戰略模糊並立的政治智慧。

  自金門協議及海基、海協兩會的成立,至一九九三年兩會在新加坡的會談,都以一中各表為基礎,號稱白手套的兩會,則是旗幟鮮明的表徵。可惜的是,在兩國論的破壞下,兩岸關係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所幸二○○八年,馬英九執政,台北、華府和北京,共同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改善三角關係,並開啟兩岸和平發展的新頁。

  旗幟鮮明就是“國家認同”,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儘管政黨分歧,但國家認同與效忠是一致的。台灣內部的危機,在操弄“國家”認同的模糊,以致陷入無時、無地、無事不是政治惡鬥與內耗,折損了兩岸和平發展的軟實力優勢。

  “中華民國”一百年來,持續存在與發展的法統,是不容以時間或空間切割,充為台灣獨立的歷史及法理基礎,或予以冒用的模糊空間,戰略模糊不可移用於旗幟模糊。

  台灣內部必須團結在鮮明旗幟之下,那就是“中華民國憲法”法統,而以理性與務實,發展兩岸和平交流的關係。

  反共不是反中,“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台灣人就是中國人。“中華民國”的英文國名The Republic of China,說明了這一切。

  台灣的前途,與“中華民國”的前途是不可分的,更不是對立的。確保台灣人民的安全、自由、繁榮與尊嚴,才是真正的愛台,這是“中華民國”六十多年來最大的成就。

  台灣人民善良敦厚,且開創進取,是中華民族的精英,凡具有良知與愛心的政治人士,不應以虛幻的口號,模糊的文字遊戲,誤導甚至欺騙人民,從事無止境的內鬥內耗。須知“國父”的思想,絕對居於歷史長河的主流。

  台灣要和平、繁榮與尊嚴,制度是軟實力的戰略優勢。中華民族要富強、康樂與發展,兩岸人民應共同致力:終結中國人打中國人,終結槍桿子出政權。

  大選又快到了,我企盼所有候選人,高舉“中華民國”的鮮明旗幟,展現民主的風範,凝鑄高品質的民主制度,在兩岸和平發展中,這是台灣人民最具威力的優勢,也是終極解決兩岸問題的唯一途徑。

  這才是台灣共識和核心價值,以台灣為主體的政治人物,如果組成中國民主黨或中華民主黨,不僅在台北有執政的機會,有朝一日也會到北京執政。這是全體台灣人民,對制度應有的自信。(下) (編者按:昨天中評網已經刊出旗幟鮮明與戰略模糊(上))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