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今後十年中國經濟仍有保持較高增速潛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2 20:50:32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中國經濟多年來一直保持著令人矚目的高增長。根據最新統計數字預測,即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2009年,GDP增速仍有望超過8%。中國經濟還將在快車道上走多遠?記者日前專門採訪了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

  新華社報道,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均收入由不到200美元增長到3000美元,城市化率由18%增長到46%。但劉世錦認為,總體上看,中國目前大體上剛剛走過了工業化、城市化的“前半程”,仍具備在今後較長一個時期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潛力。

  “根據可借鑒的國際經驗,工業化階段基本結束,人均收入要大體達到12000美元左右;與發達國家平均78%的城市化率相比,中國仍有30個以上百分點的差距。穩妥估計,中國在今後十年左右時期仍有保持較高增速的潛力。”劉世錦說。

  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劉世錦認為,從金融危機後的國際經濟格局看,中國正處在一個獨特的、相對有利的位置。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有事情可做,有較大的可增長空間。另一方面,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可以做事情,而且可以把事情做好。

  “可以預期,在危機後的國際經濟格局中,中國出口產品佔全球貿易的份額可以進一步增加;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特別是新增量中的貢獻可以進一步增加;在國際經濟秩序調整和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改革中,中國可以發揮更多建設性的作用。”劉世錦說,“總的來看,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國有可能爭取到更多的機遇。”

  劉世錦認為,就當前中國來說,在發展方式上存在兩個主要矛盾:一個是資源和生產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與大量有效內需未能得到滿足之間的矛盾;一個是創新需求和壓力日益增大與創新資源和機遇利用不足之間的矛盾。產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是資源和環境約束信號不正確、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和政府公共服務不到位等。

  劉世錦指出,隨著中國工業化、現代化內外部條件發生變化,已有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今後,必須通過制度變革和政策調整,形成新的有競爭力的要素組合,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劉世錦建議,應著力拓展內需空間和創新空間,相應地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人力資本源品質素質提升戰略和節能減排戰略。

  劉世錦認為,以消費需求拓展和升級為重點的擴大內需戰略應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將被抑制的需求釋放出來;另一個層面是通過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來擴大消費總量。

  劉世錦建議,應以提升中高端產業競爭力為重點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特別是要在研發設計、規模經濟、精密製造、供應鏈、品牌和行銷渠道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一批今後二三十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在全球範圍具有持久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

  劉世錦還建議,中國應抓住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有利時機,在深化改革、制度建設和政策調整等方面採取若干重點舉措。

  這其中包括:加快包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點是探索建立城鄉統籌、包容性強、可流轉、可持續的社保體系;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推進農民工向城鎮居民的全面轉型;對那些有較大增長潛力的領域,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業領域,進一步放寬準入,破除壟斷,鼓勵競爭;加快部分仍然沒有放開或理順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稅費制度改革,開展二氧化碳等排放權交易試點;積極推進市場導向的企業購並重組,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制定旨在提升產業中高端競爭力的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