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讀朝鮮幣改:回歸控制經濟的一劑猛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9 17:52:08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上月30日,朝鮮全面實施了貨幣改革。廢止了5種1元到100元的紙幣,新發行了面額100元到5000元的6種紙幣和1分到1元的5種硬幣。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指出,韓國也曾在1950年、1953年和1962年實施了3次緊急貨幣改革措施。2004年還考慮過實施“幣值改革”(re-denomination), “1美元=1000韓元”的貨幣單位改變為“1美元=1韓元”或“1美元=10韓元”。2002年歐盟15個成員國中,12個成員國斷然實施了廢止本國貨幣啟用歐元的改革。
 
  然而,朝鮮的貨幣改革與過去其他的貨幣改革大有不同。首先現金與存款的對換比率分別是,現金為100:1;即100元對換1元,但存款對換比率為10:1;即10元替換成1元。可以說,掌握大量現金的人相對於儲戶蒙受更大損失。朝鮮當局還決定,把交換貨幣每戶限額15萬元(新幣1500元),超過15萬元的錢以1000:1兌換並都存入銀行。這是同時瞄準重組財富與公開隱匿資金的措施。朝鮮問題專家預測,朝鮮金融部門將美元兌朝幣的比價從1:136-140下調至1:1,而不是1:1.3。

  朝鮮的貨幣改革不只是把舊幣換成新幣,正在對社會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那些靠地下經濟掙得錢並持有現金的朝鮮居民對政府的措施表示堅決反對。同時發生物價暴漲和囤積外匯的現象。朝鮮為何非要進行世界經濟常識所難以理解的艱難的貨幣改革不可呢?這緣於20年來畸形變化的朝鮮經濟所留下的各種問題。

  ◆ 生產力衰退導致通貨膨脹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政府的配給系統和通過國營商店控制貨幣交易的“計劃經濟”還是運轉得比較順利。當時市場徹底受到中央政府的控制。儘管因為龐大的軍費開支無法進行民生投資,但以前蘇聯和中國的援助為基礎,朝鮮政府的配給系統仍發揮了基本功能。
 
  然而到90年代前蘇聯解體,其援助也隨之停止,朝鮮經濟就走上了下坡路。尤其加上90年代中期金日成主席的死亡和連年的自然災害,因商品和服務長期供給不足而處於困境的朝鮮經濟出現了最壞的情況。人均國民收入80年代末為1000美元,而到90年代就驟跌為500-600美元。

  進入21世紀後,連大米、玉米等基本口糧的配給也中斷。結果朝鮮的計劃經濟體系崩潰。朝鮮人民通過黑市進行糧食交易,市場經濟開始替代配給體制。朝鮮政府迫於市場的壓力,2002年7月出台“7.1經濟改善措施”,正式允許部分個人商業交易,引進了企業獨立核算制度。

  朝鮮當局的這一措施刺激了朝鮮人被壓抑的對市場經濟的需求,這一需求以“農民市場”等形式加以擴散。然而,雖然人們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但因生產設備和技術跟不上而供不應求,結果導致了物價暴漲。大米1公斤2002年為40元 ,而到2009年漲至2000元,漲了40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