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訪練乙錚:撰寫時事評論的學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6 00:51:20  


練乙錚笑言,雖然對撰寫時評有很大熱忱,但實質的工作卻是嘔心瀝血。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記者 黃曉南、陳曉專訪)著名經濟學者、政評家練乙錚本年初從《信報》退休,卸任主筆一職,讓不少每天捧讀其時評的讀者感到遺憾。他日前接受了中評社專訪,細述他的求學和成長歷程,並向讀者傳授做學問、寫時評的獨門技巧。

  練乙錚1951年生於香港,18歲赴美國卡爾頓學院攻讀數學,1972年畢業時獲芝加哥大學等提供研究院獎學金,但他沈醉於馬列思想,毅然返港執教中學,投入社會活動,直至1980年赴明尼蘇達大學重拾學業,但今次讀的是經濟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在加州大學任教,1992轉投香港科大,位至商學院副院長,1995年應林行止邀請加入《信報》任總編輯,1998年轉任港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2007年重返《信報》任主筆,本年初退休。

  由港英名校到馬列毛思想

  他讀的中學是英文名校華仁書院,不少校友都是港英政府高官。赴美留學期間遇上反越戰浪潮,校園左派思想當道,他也接觸了馬列和毛澤東思想,逐漸完全投入其中,成為社會主義愛國中堅。畢業時獲多家名校提供研究院獎學金,但他深感“愛國、學業”兩難全,幾經掙扎決定返港執教中學,在港英白色恐怖下投入社會活動、出版學生雜誌,向青年灌輸“認中關社”(認識中國、關注社會)思想,過了8年火紅歲月,直到1980年“有所醒悟”,返美重拾學業。

  由數學到經濟學

  讀數學出身,並以一級榮譽畢業,為何後來會轉修經濟學?練乙錚解釋,當時是“四屆人大”(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大會議)後的幾年,推動四個現代化再次成為全國的最高目標,“經濟救國”也逐漸取代“科學救國”成為主流思潮,他遂決心攻讀經濟。但在此之前,他對經濟學的認識十分有限,只從馬列著作中接觸過一點,及後在赴美前的暑假,有朋友從台灣給他買來一本盜印的“森穆遜”(諾獎經濟學家Paul Samuelson的入門教科書),他才第一次對經濟學有較全面的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港澳焦點人物訪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