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刊:中共富有彈性和絕不僵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0 00:47:39  


 
  經濟急速增長為中國帶來了驚人的二萬億外匯儲備,她正開始利用這個世界最大的儲備基金來投資海外。據《財富》雜誌統計,世界五百強跨國企業中,中國上榜企業從十年前的六家躍升至今日的三十七家。而在美國五百強企業當中,有四百五十家也已經進佔中國市場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吸引最多外商投資的國家。

  為了推動龐大的經濟增長,中國需要大量原材料資源,消費了全球16%能源,成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耗國,並背負著高昂的環境代價,使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和廢氣排放領跑全球,損害公眾健康。2008年的中國統計年鑑顯示,中國死亡人口中,有28.5%人死於癌症,13.1%人死於呼吸道疾病。急速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雙刃劍”。

  六十年來的國家新形象

  毛澤東窮一生的精力,希望以其社會主義理念和革命精神把中國打造成為一個平等的烏托邦社會,這個政府成功養活了這個擁有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滿足了人民的食物、房屋和基本社會服務需要,又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增進人民知識水平、人均壽命和減低嬰兒夭折率,這些成就都是絕不簡單的。

  可是毛澤東時代繁多的政治運動卻也為人民帶來困擾,種種實驗性政策也使國家飽受創傷。直至1978年鄧小平上台,政府承認了國家對社會和經濟的適度放鬆,才讓中國人民的創意和企業精神重新活躍起來。

  改革開放三十年過去,中國社會如今發展興旺。中國人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個人自由,超過二億人擺脫貧窮,愈來愈多中產人士有餘錢旅行、投資、購買豪宅並粉飾家居;教育高度普及化,約二億青少年接受中小學課程,二千萬人接受大學教育,每年更有三十萬人遠赴海外升學,中國的識字人口已從1949年的20%急升至現在的接近全民識字了。但從世界水平看來,中國也可說還是一個貧窮國家,仍有二億人活在世界銀行的貧窮標準線下。

  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健康,人均壽命逐年上升,嬰兒夭折率逐年下降。1949年有90%人口住在鄉郊地區,但現在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口住在城市。但急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也為社會帶來更多拆遷事件,造成更多官民矛盾。

  發展背後,中國還隱藏著不少問題:西藏和新疆的少數民族去年分別爆發暴力事件;貪腐問題依然嚴重;上億“流動人口”仍缺乏基本社會服務;貧富懸殊差距接近全球頂點。但畢竟中國人口結構龐大,以上問題還未動搖到社會總體穩定。

  政治退出日常生活

  表面上,中國的政治制度跟六十年前沒有多大改變,但事實上絕非如此。今日的中國領導人和七千六百萬共產黨員知識水平已大大提高,政府人員的選拔融入了競爭制度,愈來愈傾向精英主義(meritocratic)。中央採取集體領導,領導人變得愈來愈有自信和體貼民心,政策制定也愈來愈重視民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