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不知道”文化造成了馬英九的內外交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8 15:07:35  


  中評社台北8月18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說,“外交部”政次夏立言遞出辭呈。各界對“拒絕外援”一事不滿,但如果要夏次長一人扛責,“外交部”內外都有人為他抱屈。這次事發過程尚未調查清楚,次長下台未必算是“給了交代”。爭功諉過的官僚文化,的確是台灣政治發展路上的大石頭,這次水災過後最好一併檢討,免得“政府效能”繼續被評比為妨害台灣競爭力的因素之一。

  這次的“政治土石流”來勢洶洶,馬英九說“總統負起全責”,表明要懲處官員。的確,天災難以抗力,人禍更令人痛心。參與第一線救難的小兵和警消人員都在揮汗搏命,但很多“長官”簡直一問三不知。從氣象局一開始沒測準超大雨量,水利署缺乏災難意識,到消防署和“國防部”緊急動員不力,乃至“外交部”作為“信使”所傳遞的救災需求訊息有誤,這其中“我們不知道…”的公務員心態,成了人禍的源頭。

  很諷刺,政府官員常常“不知道”。馬英九以“他們(災民)不知道…”向島外媒體說明災情慘重的原因,結果被罵慘了。馬英九說山區居民沒有事前撤離,應是指天災難防,未必是為卸責。但民眾聽在耳裡感受不佳,因為未見政府承擔責任。山區居民資訊有限,而政府“管理眾人之事”,負有告知危險和保護安全的責任。所以不但“他們不知道”不應拿來做為理由,身為公務員,連“我們不知道”這句話都不該說出口的。

  致使天地變色這種程度的災害,不是一二人所能預防,也不是一二人所能扛責。但公務員不能只知本位主義。如果只知遵守書中的法條,只知緊抓自己手裡的權責,除此之外都“不知道”;在該興利之處不能興利,在災變來臨時更無法權宜應變,則難怪災禍擴大,民眾怨怒不可遏止。

  拒絕外援風波,造成“外交部”次長請辭,其中不無“本來不知道會這麼嚴重”的因素。而馬英九如今面臨的內外交迫局面,難道不也是出於“本來不知道”的初始輕忽?公務員拿人民俸碌,沒有“不知道”的推拖餘地。官僚文化之弊,非改不可了!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