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從“國安會”人事交接看雙首長制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4 08:42:25  


  中評社台北2月24日電/台新舊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昨日交接,蘇起下,胡為真上。一般人皆注目於新舊人選的比較,卻忽略了這次人事更易所反映的體制上的問題。直截而言,就是馬英九在“雙首長制”的操作上出現了鑿枘扞格,必須設法補救。

  蘇起說,他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以健康及家庭因素而請辭,這當然是場面話。真正的原因是,八八水災是否徵求外援及美牛事件,不論在社會上或在政府內部,皆生重大爭議;蘇起既說不清楚,又不堪議論,顧惜羽毛,遂生倦勤之念。這可以說是蘇起耐不住廚房的熱,但深一層看,主因卻是“雙首長制”之操作失敗所致。

  聯合報社論指出,雙首長制緣自法國第五共和制。首須澄明:所謂“雙首長制”,在精神及法制上,其實只有一位中心“首長”。亦即,當總統與國會屬同一政黨時,總統是首長;當國會與總統不屬同一政黨時,總統即應任命國會多數所支持者為總理,並由總理擔任首長。因此,與其稱之為“雙首長制”,更符實情的稱呼應是“行政權換軌制”或“最高行政首長換軌制”。也就是說,在第五共和制中,首長的獨一地位及國政的整合性,皆因“換軌制”而在實務運作上得以維持。
  
  社論說,台灣的“憲法”宣稱是師法第五共和,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半成品”。根據台現行法制,“總統”有兩岸、外交、國防之權;但是,“陸委會”、“外交部”及“國防部”卻在“行政院”轄下,而“行政院長”仍是“憲法”所規定的“最高行政首長”。於是,出現了兩大難題:一、在法制上,台灣居然真正同時存在著“雙首長”。但若謂“總統”主持外交權,卻為何八八水災是否徵求外援竟據稱是由“外交部”決定?反過來說,倘若“外交部”曾請示“國安會”是否徵求外援,“總統府”又豈能將一度謝絕外援的決策責任歸咎於“外交部”?二、“國政”橫遭切割,整合出現問題。以美牛事件為例,“國安會”視此為“總統”的外交權,但在政治效應上必須面對社會的卻是“衛生署”。當“國安會”的決策面與“衛生署”的執行面出現巨大缺口,遂爆發了嚴重的政治風暴。尚不僅此,在美牛事件中,府閣院黨四大部門竟似完全解構,最後居然演出國民黨主席所領導的“立院”黨團,以修法廢約否決了府閣“雙首長”所制定的美牛決策。這寧非政治奇譚?

  雙首長制在李登輝時代已經鬧得烏煙瘴氣,民眾應仍記得李登輝借劉泰英之口羞辱“行政院長”蕭萬長的往事;到了陳水扁時代,則非但拒絕“行政權換軌”,更將“朝小野大”的亂局硬撐八年。如今換成馬英九,即使以七六五萬高票當選“總統”,在“國會”又佔絕對多數,卻非但不能“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且府閣院黨之間整合不佳,及“雙首長”之間鑿枘扞格的情事,亦屢屢出現。蘇起去職,更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法國的雙首長制,經由“換軌”的調度,其實可謂是單一首長;而法制由總統主持外交及國防之權,其造成國政切割的傷害,亦不如台灣“兩岸/外交/國防”歸為“總統”權之嚴重。如前所述,台灣”現行的“雙首長制”,其實是拷貝法國第五共和制的“半成品”,因而畫虎不成反類犬。尤其不幸的是,馬英九的領導風格,一方面太過拘泥於法制上不合權力邏輯的規範,例如他甚至曾一度認為勘災及慰問災民是“閣揆”的責任;另一方面,馬英九又沒有能力運用體制內外的方法,將支離的政府體系及國政,在府閣院黨之間建立一個“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全局平台。因而,畫虎反類犬的“雙首長制”的弊害,遂致不可避免。

  這個“半成品”的“雙首長制”是一個畸形體制,因而需要更有整合力的卓越領導加以彌縫補罅;面對當前府閣院黨整合欠佳的局面,馬英九應以“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最高首長自期,務使這個“全局平台”能平順運作!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