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朱惠良:老故宮人將文物視同生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2 00:48:27  


台北故宮博物院,自2009年開始與北京故宮密切互動往來,合作辦展、交流。(中評社 倪鴻祥攝)
 
  她說,一路上聽到很多過去沒聽說的南遷故事,令人難忘,例如文物放在南京的時候,就直接堆在火車站上,因為當時還在爭論要南遷還是運到上海租界,所幸有重兵把守、押送;到了大後方,民眾更是珍惜這批難得的文物,所以都沒有發生文物被盜的情事。

  她表示,押送過程歷經許多風險,都化險為夷,例如運送南路80箱精品剛離開湖南長沙不到一個月,日軍就轟炸長沙,原本存放文物的湖南大學圖書館全部被炸平掉,當時讓人感到驚險萬分;又例如承載文獻資料的卡車停在大舢舨上渡河,沒想到卡車翻了,碰巧翻車的那一邊沒有水,文獻資料沒有沾濕;還有一次在陝西寶雞,滿載文物的卡車與火車相撞,清點檢查後,只有一個黃瓷大碗、一個玻璃鐘的罩子摔壞了,其他文物都完好如初。

  她說,更有一次卡車運送文物,走川陝公路翻越秦嶺,遇上大風雪,攜帶乾糧不足,急需救援,但秦嶺陡峭難行,遍地是雪,無法辨別道路,容易摔落山谷,許多經驗老道的司機都不願冒險,只有一位年輕司機願意馳援,後來達成任務,令人稱奇,因此押送的人認為神明在冥冥之中,也在保護這些文物。

  她說,文物存放大後方,舉凡搬運、日曬除潮,都要僱用當地民工,因此對當地經濟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南遷時,還有外借到俄羅斯(前蘇聯)等國家展覽,文物返國後也要對外展覽,以示“完璧歸趙”,所以當年在重慶、貴陽都有舉辦過公開展覽,在地方舉行座談時,就有長輩曾看過展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