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網:“朝令夕改”好於“知錯不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9 09:22:54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新華網報道,“朝令夕改”本來不是件好事。然而,如果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和諧而對一些臨時性措施進行及時調整,那麼,“夕改”之舉哪怕凸顯“朝令”的缺陷,也遠比“知錯不改”好了許多。

  作為第16屆亞運會的東道主,廣州宣布從8日起取消工作日公共交通全民免費的措施,改為發放交通補貼。本來要實行一個月的公交免費舉措,在實行一周後因效果不佳而宣布取消,對外界而言,這多少就有點“朝令夕改”的味道,但對那些到廣州地鐵站“見了世面”的人來說,大都會覺得這是“知錯就改”。

  廣州在亞運會期間推出十大惠民措施,從1日開始的公共交通全民免費就是其中之一。始料不及的是,公交免費以及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讓廣州地鐵人山人海:安檢排起長隊,上車成為惡戰,從前門塞進一個、後門就會擠下去一個——廣州地鐵客流量比平時翻了一番,且所有地鐵站都被迫啟動客流控制措施,平均每天“應急制動”超過20次。

  “人滿”之後,難免“為患”。最近兩年,在一些城市的超市等公共場所,就發生過“人滿為患”而導致踩踏致傷、致死的悲劇。顯然,廣州把免費公交調整為發放補貼,就是為了盡可能減少和杜絕這樣的安全隱患。

  事實上,無論公交免費還是交通補貼,都是為了惠民,都是一項民生工程。廣州在籌辦亞運會期間,為亞運大家庭的和諧聚會做出了巨大努力,也為廣州人民分享亞運成果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公交就像食品一樣,“免費午餐”固然是好事,“食品安全”卻更為重要。

  很多安全事故之所以成為“人禍”,往往不是沒有發現問題,而是發現問題之後不能及時糾正和補救,最終一錯到底。亞運會籌辦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期間難免出現考慮不周的情況,有時用意雖好,但效果不佳,這就需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調整政策。廣州在送出免費公交的民生“大禮包”之後,根據現實情況及時“刹車轉向”,讓惠民之舉不但實惠,也更加安全。這種“知錯能改”的做法,是政府管理者應有的政治膽識和務實作風。這件事同時也提醒我們,在牽涉每個市民切身利益的城市公共服務管理方面,政府部門今後應該進一步提高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能力,既要做好“可行性論證”,也要做好“不可行性論證”,盡可能做到良好願望和完美結果的統一。


    相關專題: 第16屆亞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