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政治虎媽”在台灣沒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5 10:00:25  


  中評社台北4月15日電/馬英九日前到淡水聖約翰科技大學舉行座談,有學生坐著回答問題,結果引起國民黨籍的“立委”郭素春強烈不滿,在“立法院”質詢時認為,學生這樣非常沒禮貌,這種“耍大牌”的行為,應該要“呼巴掌”,如果是她自己的小孩則會罰跪三天。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這番呼巴掌說,在政壇和教育界掀起熱烈討論,有人認同,認為年輕學子的確沒教養、欠教訓;也有人認為太小題大作,座談會是輕鬆場合,不必搞得那麼嚴肅。各式觀點見仁見智,未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緊接著也與學生互動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顯然是受惠者之一,她在中山大學演講時,提問學生刻意站起來發言,說是免得被呼巴掌,反諷的意味相當濃厚,現場笑聲連連,當場讓小英的親切指數增加不少。 

  馬英九近日頻頻與年輕學子接觸,從開臉書到與歌手王力宏對談等,都被視為是要爭取年輕世代支持的努力。然而,正當馬英九拚命在衝刺年輕族群的人氣時,卻意外爆出呼巴掌插曲,一番好意,險些被自家人的白目化骨綿掌消化於無形,馬英九也只能徒呼負負。 

  看來,部分藍營政治人物與馬英九之間的默契顯然還有待提昇。面對二○一二年的“總統”大選,馬英九前方吃緊,國民黨後方緊吃,或許一些藍營的政治人物仍以為馬英九是政壇唯一天王,有消耗不完的超級民意支持,所以要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常常不計後果、沒有太多深刻的考慮。 

  儘管馬英九很快就在臉書上表示並不在意學生坐著回答問題,與學生的互動,自然就好,期望趕快給呼巴掌消毒。不過,這起事件的後座力應該還會持續好一陣子,馬英九再三被消遣為“騜”也在所難免了。 

  教養問題不是不能討論,看看台灣暢銷書排行榜中,有關教養的書多麼受歡迎,就可以知道台灣父母對孩子的確存在著“教養焦慮”,身為父母、師長,大概總不會反對要讓孩子更有禮貌,更有教養。郭素春觀點的基本前提是對的,意即,人們在面對像馬英九這樣的人物時要更有禮貌一點,這其實無關威權或者僵化、冬烘思維,也不是拍馬屁,面對不同身分與關係的人,本應有不同的互動禮節,如《論語》裡頭說孔子:“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在朝廷與下大夫說話時,顯示出輕鬆愉快的樣子,沒有架子;與上大夫說話,和顏正直、謹慎相對;面對君主時,則恭敬而從容。 

  這三種不同的態度,說明孔子在面對不同的人時,言語禮節恰到好處。民主社會,上位者表現出親民態度,常常刻意與人打成一片,也就不講究那麼多禮節,但是基本的禮貌與尊重,仍然是重要的。不過,老實講,如果說年輕世代的學生們有不夠尊重馬英九、師長的行為舉止,恐怕也是跟許多政治人物、尤其是“立委”等民意代表有樣學樣的結果吧。看多了民意代表對官員大呼小叫、不留情面的斥責,久而久之,要年輕人如何懂得對尊長者表達出合於禮節的尊敬與尊重?說起來,台灣最沒有教養的一群人,“立委”應該會比年輕世代排名更前面。甚至於,如果說整個台灣社會就是處在一個“失禮”、“無禮”的集體氛圍裡,大概也很難獨獨要求年輕學生要懂得禮貌、要有教養。 

  對馬英九來說,郭素春的呼巴掌說簡直像是來亂的。國民黨對年輕族群的經營向來有比較大的努力空間,呼巴掌說,差點讓馬英九對首投族的示好變成暴投,顯示想要爭取年輕世代認同的國民黨仍有許多青春功課要做;年輕世代的想法與做法不見得都是對的,但最起碼,政治人物不要總是站在一個“對立面”的角度去批判與教訓,那只會讓年輕人愈來愈遠。 

  即使不從政治利益的考量出發,郭素春這類的觀點仍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她認為不懂得要對馬英九有禮貌的學生,要打下去、要跪下去,在此講究無體罰的年代,這種做法,要得到認同也難。年輕孩子不會、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長輩要教育、要教導;《論語》中,顏回提到孔子的教導是:“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在現在這個社會,對年輕人來講,威嚴的“政治虎媽”恐怕不大有市場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