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馬:台灣已走向正確道路 不能中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9 15:24:54  


 
  接著談環境正義與經濟發展,過去我們為改善生活水準,大力推動經濟發展,但有時候對在經濟成長中是否影響環境,並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視,結果我們發現有些經濟成長建立在對資源的耗竭與對環境的破壞上。然而,耗盡的資源很難再生,破壞的環境也很難恢復,我們認為這樣的成長不符合世代正義。

  過去三年來,我們逐漸揚棄發展必須以環境為代價的舊觀念;面對不當開發時,我們選擇尊重環境,因為“憲法”要求我們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兼籌並顧,而環境基本法也告訴我們,如果開發對環境會造成嚴重影響,有危害之虞,應以環境保護優先。舉例來說,在東部開發上,我們以“蘇花改”取代“蘇花高”,以降低對環境的傷害。對於在彰化的國光石化投資案,我們也尊重土地倫理、重視環境正義,改變了前政府的開發政策。我們希望留給未來世代的,不是殘破的大地,而是清朗的天空,乾淨的空氣,以及生意盎然的山林、溪流、濕地與海岸,為台灣的土地留下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我知道這個工作不容易,批評來自於各方,有些人會質疑,我們是否從此不要經濟發展,只重視環境保護?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不是的。我們相信,臺灣可以採取追求經濟成長的新模式,讓環境與經濟可以兼籌並顧,未來環境保護將不是負擔和限制,反而是促進經濟轉型的機會,我們要轉變思維。

  基於這樣的信念,我們重新規劃了新的產業政策,強調基礎產業高質化,傳統產業全面升級,生產附加價值高的產品,並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未來將以知識與創新,做為驅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現在國際上非常重視商品的碳足跡、生命週期評估和很多環保的要求,看看製造過程中是否不符合環境生態保護的標準,未來有這種危害的履歷,在市場上必將遭到排斥。因此,我們實在不必自限於環保與經濟的兩難,而應以前瞻的眼光,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開發出可以配合經濟的新契機,也為永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們跨世代的責任,也是我們對台灣非常重要的承諾。

  各位青年朋友,從台灣發展的歷史來看,開放總是帶來興旺,封閉一定帶來衰蔽。過去一段時間,台灣進行“鎖國”,錯失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的良機。2008年以後,我們採取鬆綁、開放政策,打通台灣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對內制定“產業創新條例”,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對外簽署ECFA,也與其他國家相關經濟合作協議,目的就是為了調整台灣經濟的體質,帶動經濟成長,提升對外競爭力,為人民創造最大的福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