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別再罵了 藍綠應多談願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7 15:56:11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隨著投票日的接近,藍綠相關競選活動也進入了巷戰和肉搏戰,不但雙英都已經忍不住卸下一直以來勉力維持的溫和與禮儀,言談間直搗黃龍,辛辣、挑釁頻頻出招;兩個陣營也不斷嘗試“開發新市場”,深入敵營的行動之激烈、頻繁,前所未見,選情已陷入膠著、緊繃狀態。 

  中國時報社論說,馬英九、蔡英文與宋楚瑜三位“總統”候選人已經歷了兩次辯論會與一次公辦政見發表會,一次文化界提問會,吳敦義、蘇嘉全和林瑞雄三位“副總統”選人也已進行過一次辯論會,預計未來“總統”候選人還有兩次政見發表會,“副總統”候選人有一場政見發表會。 

  台灣幅員不算太大,三組人馬不停蹄地掃街、下鄉、造勢,直接面對選民發表政見、政策的機會實在太多了,“總統”和“副總統”似乎也沒有那麼多話可以說,結果,一百句不過就是五十雙,翻來覆去總是那些話題,看來好像這次是“宇昌”跟“富邦”在選“中華民國總統”;就算不想選“宇昌”也不想選“富邦”,但是,難道人民會想選“推背圖”嗎?真教人為難啊。 

  社論說,藍綠陣營花那麼多功夫拔樁、固樁,一有空就去拜訪這大老、那個重量級大人物,要各式各樣的專業團體出面相挺,到底意義何在?台灣已經歷了許多次選舉,“中央”都已政黨輪替過兩次,地方藍天綠地也翻過盤,人民愈來愈精明、愈來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些所謂的大老還有多少影響力?拔椿、固椿到底有多少的功效?到底人民要的是什麼?是能照顧民生的執政者,要的是真正在乎人民的政治領導人,不是那些到了選舉才去走透透、撒錢的政黨和政治人物。 

  所以,政治人物最紮實有力的“樁腳”是誰?不是那些藉著選舉吃香的、喝辣的、“待價而沽”的“選棍們”,而是人民,一個一個真實平凡的小市民,才是政治人物的樁腳,能提供人民更好生活的政黨、政治人物就可以拔樁,能夠帶來國泰民安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就能夠固樁。 

  這段時間以來,三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有很多公開發言的機會,可惜的是,他們卻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彼此指責、互相抹黑,這些議題對心中早有定見的支持者來說,的確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怎麼樣都很難被說服去相信“另一套版本”。 

  因此,政黨花再多力氣去找證據、登廣告,都是浪費資源;選舉摻雜了太多複雜的情緒,是非曲直何不在選後交由司法單位處理,畢竟,選前這一、二十天,不論得出個什麼結論來,都難以平息群眾的情緒。 

  台灣是個法治社會,有弊案疑慮,交由司法處理有何不可,何必一定要趕在大選時刻爭個你死我活?藍綠陣營,誰願意為台灣人民先放下心中委屈、誰願意為了台灣的未來暫時擱置過去的恩怨?要有捨才有得。 

  之前蔡英文曾以“所羅門王前真正的母親”自居,引起藍營一陣不屑。不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真正的母親是以百姓的心為心,顧念的是社會和諧與安寧,因此會願意在這麼有爭議的議題上暫時偃旗息鼓,為百姓的福祉先退一步。 

  身為國家經濟建設最高首長,終日奔波翻查資料,人才浪費莫此為甚;“總統”級候選人一言一行本該為社會表率,卻總是互相指責,風行草偃,難怪社會風氣日益乖戾暴力;如果“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在選舉用語和議題選擇上能更正面、積極,而不是尖酸刻薄、臆測恐嚇、信口開河,當可為社會增加不少溫暖的力量。 

  如果候選人在接下來的十幾天裡能少噴一點口水和墨汁,少講一點沒有營養、沒有知識又兼不衛生的話,台灣的幸福指數應該就可以增加不少了,又何須千里迢迢去不丹取經? 

  選舉已進入倒數計時,政治人物在熱鬧準備跨年活動的同時,是否認真想過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如果藍綠“總統”候選人真的是準備好要做一個“國家”領導人,那麼,想到未來的挑戰,心情應該早已如同臨淵履薄,戰戰兢兢都不夠,怎麼還有那麼多工夫和心情整天說三道四? 

  宇昌也好、富邦也罷,這些都不是台灣的“國仇家恨”,沒必要讓人民因此整天對峙、叫囂、對罵。還有十八天,藍綠請快跟往事告別,留點時間給未來;擺脫怨懟,留點空間給願景。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