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馬英九改組“內閣”展現歷史評價企圖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1 11:42:30  


  中評社香港2月1日電/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馬英九在勝選後的兩次講話談了許多感言,其中有三點展現了他在未來四年內的強烈企圖心,其一是他已經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其二是他將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包括人事改革,讓台灣脫胎換骨,為實現台灣公平正義有序發展奠下堅強的基礎;其三是必須拼經濟、拼政績。而他於昨日宣佈的新閣人選,就程度不同地體現了他要兌現這三個諾言的努力。

  四年前,馬英九以七百六十五萬票當選時,為了爭取連任,忽略了自己已是歷屆“總統”直選的最高票當選者,及得票率達到百分之五十八點四五的多數,還眼盯著謝長廷的五百四十四萬票,希望在爭取連任時也能將之盡收囊中,因而不但是聽從李登輝的指點,委任曾任台聯黨不分區“立委”的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作為牽制極熱心積極落實“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連戰、吳伯雄、江丙坤、張榮恭等人的“剎車皮”,而且還事事處處討好泛綠群眾,結果不但沒能爭取到泛綠民眾的轉向支持,相反還讓部份深藍選民心生不滿,結果導致國民黨輸掉了連續多場地方型補選,甚至差點讓民進黨實現“再次政黨輪替”,而打破自己爭取連任的美夢。

  文章指出,經過這次“總統”大選的苦戰,看來馬英九已經完全清醒了過來,明白到藍綠對立的政治格局難以改變,要將泛綠選票收攏已有是根本不可能任務。關鍵是在於政績,及強化泛藍基本盤。儘管他現在已經沒有了爭取連任的壓力,但仍有爭取國民黨實現長期執政的壓力,這也可算是其爭取歷史評價的一項內容。因此,必須橫下一條心,進行大刀闊斧的人事改革,並力拼經濟,尤其是在面對歐債危機蔓延等不利外部環境因素的情況下,更應集中精力處理經濟問題。因此,他的這次“新閣”人選,就體現了多層特點:

  一、建構拼經濟“內閣”,委任財經官員出身的副院長陳沖升任“行政院長”,除了是要善用陳沖本人俱佳的行政能力及形象之外,更是要借重他的財經金融專業知識經驗,未雨綢繆地處理歐債等國際金融危機而引發的各種經濟問題,這等於是財經領域的預行危機處理。尚這項人事安排傳出時,綠營“立委”罕見地並沒有表達反對意見,相反還給予了高度肯定。這又為未來的政局穩定打好了基礎,今後“行政院長”與“立法院”之間的互動,將會減少許多衝突現象,“行政院”提請“立法院”的法案也將較能容易獲得通過,而使陳沖“內閣”更能集精力處理經濟問題。

  二、惟才是用,廣納人才。馬英九雖然不再抱有囊括綠營選票的幻想,但卻從中悟出了類似“統一戰線”的設想,廣納人才,惟才是用,不分黨派。其中“內政部長”李鴻源曾是宋楚瑜的愛將,“財政部長”劉憶如曾任親民黨不分區“立委”;出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江宜樺至今仍是無黨籍,“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也是無黨籍;而“政務委員”楊秋興更曾是民進黨“新潮流系”的重要流員。馬英九要團結各方面人士的企圖心,仍很旺盛。唯一遺憾的,是客家籍人士較少,應在宣佈第二波人選時予以補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安排是楊秋興出任主管農業政務的“政務委員”。楊秋興因為身材矮小,但在原高雄縣長任內政績裴然,連續多年被《天下》雜誌評選為政績第一名的縣市長,因而被稱為“南方小巨人”。馬英九此舉顯然是一箭三鵰,其一是要借助楊秋興在台灣南部的高聲望,影響和感召南台灣的選民,進行“綠地變藍天”的“工程”;其二是借助楊秋興對農業政務的嫻熟,深耕農業、農村、農民議題,配合“ECFA”的惠農措施,感化顏色偏綠的農民;其三是為兩年後的高雄市長選舉佈局 ,爭取收復高雄市,進而藉著由市長委任的區長佈下大“樁腳”,為以後的“總統”、“立委”選舉開拓票源。

  在昨日的記者會上,陳沖希望江宜樺考慮加入國民黨的問題。其實大可不必,因為江宜樺的意識形態已經接近國民黨,即使不入黨也可配合政務。實際上,他此前在“研考會主委”和“內政部長”任內,都能密切配合國民黨的政策,就已充分證明。而他留在黨外,反而將能強化馬英九“惟才是用”的形象,從而增強“內閣”的認受性。準此,賴幸媛、劉憶如、龍應台、楊秋興、王如玄等“閣員”,仍應保留無黨藉身份,不必加入執政黨。

  三、注重行政、立法之間的協調。“行政院”秘書長往往肩負著與“立法院”溝通協調法案的功能,“行政院”提請“立法院”的法案能否順利通過,“行政院”秘書長的溝通工作就十分重要。而新任秘書長林益世曾任國民黨政策會主委,熟悉執政黨的立法意圖;與此同時也曾任國民黨“立院”黨團大黨鞭,練就了在各黨黨團之間的高超溝通協調能力。因此,由他來出任“行政院”秘書長,對於加強“行政院”與“立法院”的法案協調,尤其是與民進黨黨團的溝通,將起事半功倍作用。

  四、世代交替的意識十分強烈。“閣員”的平均年齡為五十七歲,既有經驗豐富的老行政骨幹,也有年輕一代,而且呈現明顯的年齡反差。如“行政院”正副院長陳沖、江宜樺與秘書長林益世的年齡就相差十多二十歲;三十五歲的新科“青輔會主委”陳以真是最年輕的“閣員”之一。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如“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與副秘書長羅智強,就相隔了二十多歲;國民黨秘書長林中森與“組發會主委”蘇俊賓、發言人殷瑋、馬瑋國等,更是相差二、三十歲。在“總統”大選中嶄露頭角的“台灣加油讚”發言人李佳菲,論功行賞當上了“總統府”副發言人,不但是這個“副發言人”為她度身定做,而且只有三十五歲的她,被安排進“總統府”馬英九的身邊,很明顯是含有重點培養的意涵。這些,都顯示了馬英九加速培養接班人才,以老帶新的用人意圖。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