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內閣”決策機制要脫胎換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6 09:32:36  


“行政院院長”陳冲(右)與副院長江宜樺(左)交談(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台灣新“內閣”在“閣揆”陳冲領軍下,今天正式就位。這次“內閣”人事大幅換血,讓社會耳目一新,也彰顯馬英九連任後放手推動改革的決心。但政府政策成敗不單取決於人事安排,決策機制的健全更是關鍵所在。馬政府過去決策模式常見爭議,“行政院”組織改造也才逐步上路,因此,新“內閣”要做出亮麗的政績,當務之急是建立權責相符、有效能的決策機制。
 
  經濟日報刊登社論文章表示,新“內閣”成員有高達32位博士,不僅是歷來之最,很多“閣員”更是各領域的頂尖專家,是典型的“菁英內閣”。要將這麼多頭角崢嶸的專才變成一個彼此合作、有戰力的團隊,必須靠很好的指揮官及有效率的指揮系統。
 
  馬英九第一任從劉“內閣”時期退居二線的“宅男總統”形象,蛻變成“吳內閣”時期事事親上火線的“強勢總統”,“閣揆”角色因而弱化,加上馬英九經常被批評決策圈太窄,用人同質性太高,以致施政不時引發爭議。要改變這種印象,最重要的須有一個完整的施政藍圖,一則讓“總統”的領導角色與“閣揆”的執行角色能夠適當分工;二則可藉明確的施政理念與政策方向凝聚政府團隊,避免各行其是。
 
  社論文章表示,馬英九在競選期間提出“黃金十年”計劃,是很好的施政構想,但或許受限於時間及各種客觀因素,其格局與內容不符人民期待,而且因溝通不足,也未達成凝聚共識的效果。在大選期間,競爭者及社會各界對政府施政不滿的諸多建設性意見,也凸顯“黃金十年”計劃明顯不足。
 
  現在新“內閣”已經上路,府院有必要針對“黃金十年”計劃進行全盤檢討,並透過和反對黨領袖的溝通和社會對話,形塑出一個能夠真正引導台灣發展的施政藍圖,再由“內閣”承擔起執行責任,才能突破施政瓶頸。
 
  文章指出,在財經施政上,避免決策多頭馬車是另一關鍵。現在和財經有關的功能性高層組織包括:由馬英九親自主持的“總統府財經月報”及去年12月才成立的“財經對策小組”,蕭“副總統”主持的“財經諮詢小組”,以及由原“行政副院長”陳冲主持的“經濟景氣因應策略小組”等。這些組織的成員及功能彼此重疊,在府院人事變動後,有必要檢討及整併,才能防止指揮失靈及決策沒有效率的現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