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國祥語中評:新聞交流台灣可有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1 00:12:10  


陳國祥對深化兩岸新聞交流,有相當全面的看法。(中評社 倪鴻祥攝)
 
  陳國祥指出,當時已屆蔣經國執政後期,台灣的自由化與民主化已經啟動,對大陸的開放是在這個政策轉型中的一個環節,其他還包括黨外人士向黨禁、戒嚴體制挑戰;老兵要求開放探親等民間社會向社會運動挑戰;媒體也在向威權挑戰,而且還與其他力量連結,構成一個更大的挑戰。這些狀況加以綜和考量後,他研判解除戒嚴與開放大陸探親是整個全面鬆動的作為,開放應是全面性的,因此對政治威權的恐懼就覺得沒那麼可怕;開放後,大家挑戰的勇氣就更加堅定,所以很快就導向良性循環,新聞媒體不僅是動作(採訪)的挑戰、內容也在挑戰,構成綜合性效應;因此,從李永得、徐璐回來後不久就解嚴、開放探親,絕對有促進新聞與政治互動、開放的循環作用。

  不過,做為兩岸新聞交流的重要推手之一,陳國祥也有點遺憾的指出,雖然兩岸新聞交流已有20多年之久,但總的來講進展仍然緩慢,原因有二,一是台灣的因素,即主政者把媒體相互登陸與採訪活動的開放政策綑綁在一起,想以開放採訪、駐點、設辦事處,成為政府的一種政策槓桿,想敲開大陸對台灣媒體開放進入的程度。例如要求全面開放台灣的新聞網站、報紙可以在大陸發行、電視台可以落地等等。一是大陸的因素。大陸因為體制、政策沒有開放,對於境外媒體採管制措施;對台灣媒體亦復如此,大陸方面似乎是全面性的考量,不可能只對台灣網開一面。

  對於如何深化兩岸新聞交流?台灣可以有那些更積極的作為。陳國祥認為,一是台灣要展現自信心;不必整天把防止統戰當做重要思維;人民對台灣的社會體制有絕對信心;主政者也不能把新聞採訪、設媒體辦事處與媒體開放綑綁在一起,否則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反而妨礙兩岸新聞交流的進展,甚至影響期望透過媒體對大陸產生影響的進程。二是兩岸媒體相互落地、發行,現階段在實務上有困難,但可考慮合先辦媒體,例如合辦刊物、合辦電視台、製作新聞節目等;網站也可共同經營、或成立網路兩岸論壇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