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缺乏有力政治盟友 馬陷內憂外患泥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4 15:39:39  


  中評社台北5月4日電/中國時報新聞分析文章說,缺乏忠誠且強而有力的政治盟友,讓馬英九陷入內憂外患的政局泥淖,從美牛案在“立院”卡關,證所稅、電價政策急轉彎,內外夾擊的雙重壓力,迫使改革路線嚴重受挫,馬英九走向一條與踽踽獨行道路中,倘若有政績才有歷史定位,已走在關鍵的十字路口。

  文章說,當前政局氛圍,就如二○○九年八八風災的翻版,猶如上演一場政治土石流,不論是美牛案、證所稅、電價政策逆轉,在野黨猛批、媒體炮轟、黨內也出現一片反對聲浪,一名核心幕僚形容“這條路風浪很大,走路姿勢不會太好看”,馬內心世界難免五味雜陳。

  在民怨飆漲當下,政院沒有扮演擋子彈的功能,黨內政治明星選擇獨善其身,更有執政縣市首長發動“抗漲連線”,讓馬英九陷入孤軍奮戰的窘境,最後只能被迫選擇妥協,猶如提前跛腳。

  文章說,從反對開徵證所稅案到電價緩漲案,王金平巧妙捕捉輿論氛圍與民心向背,即便此屬執政團隊的內部決策,但卻隱隱透露馬政府內部的路線之爭與權力分配,殊堪玩味。

  事實上,馬或可思考更多的策略性結盟,不論是透過與王金平合作穩住“國會”陣線,或是透過釋放黨權,延攬胡志強、朱立倫等縣市首長擔任副主席,與府內“副總統”吳敦義、政院系統陳冲的新黨政平台,重新打造府院黨一條鞭的決策模式,扭轉現階段的立法權高於行政權的失衡現象。

  即使國民黨內部開始傳出免兼黨魁聲浪,甚至有藍委挾民怨公然叫板,府院大可不必視為逼宮動作,可順勢拆解政治危機;倘若在野黨發動罷免或倒閣,外部壓力也可迫使執政黨重新凝聚內部團結,那也是一種轉機。

  文章說,如同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瓦名言,“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馬英九希望落實社會公義、縮小貧富差距,目前各項妥協或罵名都可視為陣痛期,端看馬如何鋪成未來四年的施政願景,讓人民相信美麗終究會出現,這才是重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