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觀察:二二八 任何省籍人不義受難都是悲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1 00:16:43  


二二八外省受難家庭陳肇家選擇原諒,深受肯定。(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記者 李文輝分析報道)每逢二二八事件,幽微的省籍情結,總是不斷飄散,近來二二八到底死了多少人,再度成為攻防焦點。逐漸凋零的外省受難人,也開始被人提起,無論死了多少人,對任何一位受難者來說,都是他的全部,任何不公不義的殺戮,不分對象,都是不對。

  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不管是二二八基金會受理補償的859人,還是教科書、各地紀念館所說的成千上萬或數萬,需知這些求償案件只限於台籍的“無辜”受難者。如要細究,一樣無辜的外省受難人,或是主張諸如無產階級鬥爭遭合法暴力依匪諜處置、不分本省外省的人,甚至滯台的朝鮮、琉球、偽滿、日本人士,遭殺戮者絕對不止一端,若刻意爭執死傷只在戔戔之數、或是血流成河,反模糊焦點。

  歷史“可以原諒,不能遺忘”,是老生常談,還原真相是“象鼻”還是“象耳”,都是大象的一部、而非全部。就像要求馬英九不要再道歉的民間史學家武之璋,常舉十八世紀北美獨立前的“波士頓大屠殺傳言”,對比二二八事件。
  
  武之璋提到,後來當上美國第二任總統、“美獨”立場鮮明的亞當斯律師,當時為開槍殺害平民的殖民地一名英軍辯護,強調“那是正當防衛”,後來法官採信,開釋遣返英國,也立下“只問真相,不問立場”典範,更讓原本煽風點火,企圖擴大成“北美版二二八事件”的美獨派鎩羽而歸。

  又如外省受難家族陳肇家所說:“冤冤相報何時了?”當年他父親陳伯範棄軍從商,從上海到台中設紡織廠,成為田中鎮第一個外省企業家族,卻因二二八事件,100多部機器遭一搶而光,被殺傷、打暈的伯父、媽媽,連本地醫院都不敢醫治,一直到清鄉部隊趕到,眼看“暴徒”落網,一句話便可就地正法、人命如草芥當下,陳家卻兩度選擇原諒,這是多大的胸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