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大學政治系兩岸暨區域統合中心、兩岸統合學會主辦“《馬關條約》兩甲子:對兩岸與東亞的影響”圓桌論壇。(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不過,由於甲午改革是在日本干涉之下所進行,因此最終不但無法讓朝鮮完成近代民族國家的轉換反而招致殖民侵略的惡果。而日本帝國一方面加速對大韓帝國的支配與統治,另一方面則與俄羅斯和美國展開外交交涉以鞏固其外交利益。在周邊大國外交的影響之下,使得朝鮮缺乏獨立自主性,無法決定韓半島之命運。因此“清日戰爭”的爆發與《馬關條約》的制定,以至於在列強託管之下所造成的分裂狀態,為韓民族帶來以下幾點必須思考之課題:
1韓半島因為地緣政治之故,四周環繞著大國,因而易成為周邊大國利益衝突之地,未來仍舊有很高的可能性會在此地引發衝突;
2任何與韓半島的和平還有和平統一等相關之問題,做為主角的韓國必須要有和主動與主導角色的意志相符之能力,才有可能解決相關的問題;
3過去的朝鮮因為沒有實力,必須依靠外力來解決韓半島上的問題。因此,不論是清日戰爭亦或是之後的韓戰,我們都可以見到戰爭爆發與韓國的意志無關,而是因為列強的衝突才使得韓半島成為戰場。是以韓國必需要建立富強與可以自衛的國家;
4一般來說,國內政治有所失誤之處只要立即改正即可,但是外交安保戰略若失敗的話則往往無法挽救。舉例來說日本在1894年的清日戰爭與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獲得勝利,美國方面透過“桂太郎-塔夫脫密約”(Taft-Katsura Agreement)承認日本的朝鮮合邦之議。所謂朝鮮的這個國家以及朝鮮人的國際地位,成為強國的犧牲品。當時高宗以及大院君還有閔妃勢力,不僅在內政的富國強兵上遭遇失敗,在國際政治上也因不熟稔國際社會潮流,因此在外交上完全遭致失敗,最終導致失去了國家。因此,韓國必須制定出合乎現實的安保戰略,並且在該框架之中進行外交行動;
5因為外交安保戰略與國運息息相關,因此做為與周邊國家相較之下較為弱小的國家,韓國必須重視在不與他國衝突之下而能獲利的外交安保戰略。
由於韓半島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日本以及俄羅斯之間,又是大陸與海洋的交會之地,加上美國對於亞洲政策的關心,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年後的韓半島仍舊是東亞權力平衡的重要戰略據點。而上述幾點對韓國從中息得的歷史教訓,也足以做為台灣思考的依據。同為區域中的中型國家,台灣有必要取法韓國教訓,思考如何設定彈性與務實的對外經貿與外交戰術。如此方能在大國外交中,尋找出永續發展的空間與持續前進的道路。
這場圓桌論壇14日下午在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舉行;主持人為台大政治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中評社副總編輯羅祥喜也受邀與會。參與論壇的學者包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國民黨文傳會黨史館主任王文隆。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暨研發長謝大寧。前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黃秀政。台灣國際法學會執行長李明峻。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副國際教育長、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董思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