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金平23年首質詢全文:盼認真面對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2 00:45:35


 
  我不願意看到的事,不忍去做

  回應媒體採訪時,我表示:

  “擔任院長期間,最不願看到,同仁集體霸佔主席台或發言台,或阻擋主席上台等方式進行議事抗爭”。“今天我不能,也不忍去做我不願意看到的事”。

  “不論院會或委員會主席被逼不能上台,或以私藏麥克風、自備擴音器等方法,在一片混亂中,做下有爭議的裁決,這都是民主議事的羞辱和遺憾”

  有人說,這是民主過渡期的陣痛。“依我經歷,自‘民國’75年至今已陣痛了30年;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我一直認為,主席主持議事絕對中立,委員也尊重主席,是全體同仁維護“國會”尊嚴最起碼的要求”。

  藍綠對峙更惡化,沒有贏家

  在野要杯葛癱瘓議事,依議事規則,有的是方法,最近美國參議院民主黨議員墨菲,結合數位議員,依議事規則,在發言台“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超過十四個小時,逼得共和黨同意其表決槍枝管制的議案。或許,這就是成熟與不成熟民主的差別。

  我這番由衷之言,只要藍綠惡鬥的心魔不除,我了解,說了也可能是白說,但我仍必須要說。

  我們真的必須從揚棄,霸佔主席台為手段的議事抗爭,做為停止藍綠惡鬥的第一步。

  有霸佔就有衝突。藍綠對峙更惡化,對立更鮮明。過往經驗總結,過程中可能有少數委員成為贏家,但“國家”社會一定是輸家,輸了“國家”、社會,有意義嗎?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議,或大陸籍配偶在台取得身分證的年限,乃至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不當黨產處理條例等相關法案,難道只能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尊重、包容、接納,就是以溝通代替對決

  議會政治就是政黨政治,溝通協商是常態。多數黨更必須耐心對待在野黨。蔡英文當選時說,“謙卑、謙卑、再謙卑”,就是不以多暴寡,願意溝通、溝通、再溝通。當窮盡一切理性溝通,議案仍然無解,再表決也不遲。過去國民黨多數時,我這樣主張,也這樣做。今天民進黨多數,我仍是同樣的態度。

  政黨席次是力,論證是理,議會政治就是力與理的平衡,過去國民黨擁有三分之二以上席次,今天民進黨也擁有絕對多數。千萬不要以為多數就可以為所欲為,多數只代表此刻的力量,不代表絕對的真理。

  理論上,議會當然是多數決,放眼多數現代民主“國家”的議事,除涉及人事同意或任命案,當然表決外,大多數議案溝通協調後,以沒有異議的共識決通過為目標。
表決不難,反正贏者全拿,贏了並不代表一切。別忘了政治上,常常是今天得意的勝利,很可能就埋下明日失敗的種子。

  我一貫主張議事過程要“尊重”;尊重個別委員,各政黨的意見。要“包容”,包容並傾聽相互間的差異。要“接納”,接納協商過程中好的、有效、能解決問題的看法。過程煩雜。然政治無他,耐煩而已。

  就以當前在本院審議,政治性極高,針對性極明顯的黨產條例及促轉條例為例,請問林院長,就當前的環境,本案有急迫到非在本會期通過不可的迫切性嗎?

  蔡英文初掌政權,林院長剛組閣執政,無論人事佈局,黨政磨合,政策擬定等等,待辦之“國政”,待解之難題,比審議此條例更重要,更迫切的議案比比皆是。至少社會認為如何穩住兩岸關係、救出口、拚經濟更為首要,更為重要。

  “立法院”現在尚有公營事業預算正待審查,兩千多億的新增投資和建設,完全停擺。對當前景氣,更是雪上加霜。朝野搞僵了,經濟怎麼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