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工機械公司位於台北市東興路的威京集團總部13樓。(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他分析,對台商而言,不論到哪投資、設廠做生意,基本上都得自行背負風險,靠台商單打獨鬥或集合成一股小力量在向外發展,因為沒有強而有力的國家政府、沒有外交保護傘在保護,所以風險都是一樣高,例如台塑在台灣是大企業,到越南投資設廠裡被罰款;兆豐銀行在巴拿馬被指涉及洗錢被罰款,台灣的政府都沒有本領去處理,都靠國民外交來處理相關問題。緬甸在東南亞一帶算是處女地,可是台商到緬甸有什麼可以借重台灣的政府幫忙嗎?完全沒有。
他表示,老實說從李登輝時代就在推南向政策,哪需要加個“新”字?而且“新南向辦公室” 沒預算、沒作為,沒有實例,對台商的人身安全保障、貿易糾紛、法律爭取平權,與過去都沒差異;如果成立辦公室就可以搞定一切、賺錢的話,大家都只要成立一個辦公室就可以了。所以媒體與名嘴渲染新南向政策,與實務有脫節,不如當做電視上推銷某些商品一樣,聽聽就好,這樣還比較實際一點。
他指出,對於經濟日益強大的中共而言,台灣要往任何方向發展都不會看在眼裡,其實以中共的經貿外交實力,可以輕鬆的調整各地方投資的增減進行圍堵,一般常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蔡政府若真要大張旗鼓搞新南向,目的只為與大陸疏遠,可以預見一定會受到阻礙,到時候台灣人只會悲情的喊被打壓,如果到了海外還堅持自以為愛台灣、自我意識這麼強的思維做外交、搞經貿,根本是走不通的。
外界憂心現在進軍大陸已無利潤可圖。沈慶光說,各行各業不能一概而論,而且不同國家內的相同行業,在同一個國度也會有不同的生存條件;其次,不論開發中、已開發或未開發國家,都永遠有商機存在,不能簡化視之。
他表示,以百貨業來說,技術門檻較低,只要資金具備就可去投資,這樣對台商的競爭力是不利的;如果是技術、KNOW HOW門檻較高的,任何人到大陸發展還是有生存的空間。其次,想靠行賄生存的行業,基本上現在在大陸能生存的機會比較小,若是依法繳稅的正常生產事業雖然毛率不高,但量出來就能創造利潤的,就能繼續生存。
沈慶光指出,如果台商轉向投資,大企業與小企業的靈活度也不同,中小企業基本上較靈活,大企業若是上市公司,轉投資就像“大船掉頭”,所費的流程與時間較長,不是那麼簡單;而且20年前進軍大陸的台商如今大都60到80歲之間,覺得安家立命夠了,第二代未必有興趣接棒,所以不論賺錢與否,大部分都會朝縮小規模作為思考方向,畢竟打先鋒是最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