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商管大樓。(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他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訪問中國,雖說要貿易談判,其實就是要貫徹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以去年10月特朗普參加APEC之前訪問大陸簽的協定為主,主要是中國開放市場如美牛、豬肉或進一步電子商務或電子支付市場、產品進口減稅,中國當然也會透過談判要求平衡。
他說,高科技部分中國明顯吃虧,因為晶片的研發除了人才,還得用時間累積技術與經驗,因此還要5至10年才能慢慢趕上美國,所以美中雙方只能談判,因為中國比較弱勢。
他告訴中評社,美國還一項制裁武器,就是把中國列入外匯操作名單,美國每年4月與10月各公告一次,如果貿易摩擦再擴大,美國的匯率政策就可能出現,因為這是1985年美國在廣島協議後最有效、最大的制裁手段,當時美國要求日元升值,日元對美元從250元在短短3年內升值到125,導致日本進入泡沫經濟,內需、股市泡沬化進入失落30年,一蹶不起。
他表示,雖然中國不是日本,時空條件各有不同,大陸根據貿易權重自訂人民幣匯率的指數,人民幣石油期貨也都有了,逐漸和美元脫勾,可降低對美元的衝擊,所以匯率制裁效果不會像當年的日本,但這仍是美國制裁手段之一。
他指出,歐盟各國不滿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對特朗普的印象不好,而且英國及許多歐洲國家都加入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中國也積極強化歐洲各國的關係,因此要歐洲、歐盟配合美國制裁中國的可能性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