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ID-19對台灣經濟衝擊”記者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林祖嘉表示,台灣電子產業去年出口成長率是19.7%非常好,可是其他的傳統產業包括鋼鐵、石化、紡織等,總出口成長是負7%,也就是台灣形成一個非常標準的k型的成長,就一方面成長很快,另外一方面掉得很嚴重,所以產業的這種不平均會越來越惡化。
林祖嘉分析,去年電子產品出口已占總出口56.7%,如果其他產業不行,電子產業萬一又出什麼狀況的話,台灣就會很慘,所以才會強調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擺在同一個籃子裡面。但是目前經濟發展的狀況,就是讓台灣朝這個方向去走。
林祖嘉指出,在區域狀況也是一樣,台灣電子產品主要賣到中國大陸,經過加工以後再出去,這是兩岸電子產業結構,所以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4.6%,對美國成長9.3%,其他大概都是負的。而台灣去年出口比例大陸市場占43.9%,尤其去年8月份46.4%最高,表示台灣電子產業分布集中往大陸靠攏,對台灣長期發展,經濟安全其實問題蠻大的,政府在產業結構上可能要非常的小心。
他說,台灣服務業發展,去年2至4月其實狀況蠻嚴重,6月以後情況比較好,大家開始有消費,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所以全年的民眾對內需求大概成長了2.5%,可是外國人到台灣消費這一塊就掉了90%,外人在台消費金額若以2019年來算,大概是150億美元(4000多億台幣),這塊消費金額全部不見。
他表示,台灣的三倍券不過520億(新台幣),外人消費就掉了4000億,所以如果把外國人跟台灣人消費相加來看,去年前三季台灣內部消費是掉了百分之二點多,所以其實台灣內部的消費很慘,特別是國際觀光旅館、旅行業、國際航空現在都非常慘;另外還有新創產業,很多都要國際接軌,但目前邊境不能解封,所以外國的產創業不論是到台灣,或是台灣的新創人士要出海拓展,都沒辦法。
林祖嘉認為,這些問題到今年6月底前都不可能解決,因此蔡政府如果未來要做超前部署的話,有必要早點考慮實施疏困3.0,在不同產業、產業結構上應該要更加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