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物價飆漲!官員:物價指數2%以下不衝擊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22-01-06 15:25:53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月6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近期物價不斷上漲,民眾生活壓力加重,“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今天中午表示,台灣是輸入性通膨,就是國際原油與大宗物價上漲導致的衝擊,預估今年可以明顯改善,目前主計處估物價指數(CPI)1.98%,仍可維持在2%門檻以下,不致於對經濟產生任何負面影響跟衝擊。

  “行政院”今天上午召開院會,“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主持會後記者會,出席官員包括“交通部長”王國材、“國防部次長”李宗孝、“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

  外界質疑台灣物價上漲已出現通膨的現象,CPI指數可能守不住2%的門檻,且“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4%可能難達標。

  高仙桂表示,不管是海內外的經濟預測機構,都預估台灣今年CPI可以守住2%,介於1.1%到1.9%之間,主計處預估1.98%,這理由有二,一是物價上漲原因,50%是因為進口原油價格上漲;二是運輸費因Omicron疫情導致空運的運輸費上漲,另外也有氣候關係導致蔬果價格上漲。

  高仙桂指出,根據美國能源局的預估,以布蘭特原油來說,去年第四季大概就是高峰,每桶82.1美元,今年大概會呈現逐季下降的方式,第四季會到67美元,意思是今年Q1就可看到原油會呈現供需反轉的現象,所以國際原油上漲對物價上漲的壓力就會減緩。

  高仙桂說,有關供應鏈的瓶頸,包括塞港、缺櫃、運費上漲的問題,其實根據各界經濟預測機構都認為這情況會在今年逐步舒緩,當然舒緩的期間與程度還是要看疫情的影響,但至少下半年可看到情況明顯改善,這也會對台灣的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回穩有幫助。

  高仙桂表示,台灣物價上漲是輸入性通膨,就是國際原油與大宗物價上漲導致衝擊,因為台灣不像其他國家一樣會大供給鏈缺工的狀況,所以認為今年CPI仍可維持2%以下,也不致於對經濟產生任何負面影響跟衝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