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民進黨兩岸新智庫的四大任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9 22:27:14  


  中評社台北12月9日電/台灣旺報今天的社評說,五都選舉中“雖敗猶勝”的民進黨,在選後邁開了比較正確的步伐。12月1日,民進黨選後的第一次中常會上,蔡英文主席發表了“總結五都選舉談話”,針對“一顆子彈左右選舉勝負”的說法,她表示,在這次選戰中,民進黨的改變帶來了選票的成長,但“新增加的支持者,並不是理所當然的板塊移動”;“如果選前的一個突發事件,就可以對選舉結果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就表示這個基礎還是不穩固,還需要長期的紮根。

  社評說,社會信賴的建立,不是短時間的努力就可以獲得及鞏固的,而要長期的呵護與堅持。”蔡英文的談話,相對於親綠媒體和部分綠營政治人物選後的言論,顯然是清醒而有洞見的。 

  社評說,如果從這樣的基調來檢討民進黨的選舉成敗,理所當然的結論就是民進黨要持續選戰中進行的“調整工程”,爭取中間選民更多、更穩定的支持,而兩岸關係自然是無法迴避的重大課題。在談話中,蔡英文就表示,“要推動民進黨智庫的發展,在中國政策與對外關係、經濟與社會政策持續強化能量。” 

  次日,蔡英文與日本媒體的談話中,更清楚說明:為在“總統”選舉中拉攏無黨派選民,將力爭成為“能夠保持穩定”的政黨,其中“加強處理對外關係、特別是處理對中國大陸關係的能力最為重要”,所以要設立相關智庫。 

  民進黨要成立智庫,正面面對“對中國大陸關係”無疑是個積極的訊號,當然,民進黨內外也有人質疑:民進黨內早有“中國事務小組”,黨的外圍也有不少智庫,“設立智庫”之說,或許只是民進黨中央的一個風向球,用來試探各方反應,也就很有可能在某些壓力下退縮、夭折,或是變質。 

  社評說,我們認為,這個積極的訊號,要成為真正有實質意義的作為,民進黨新智庫應該要真能推動“四個認識”。 

  首先,是準確的認識中共當局。日前,林濁水先生在本報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在ECFA的攻防戰中採取了錯誤的戰略,判斷ECFA將圖利大企業,而中小企業、傳統產業和農民將受害,同時大陸當局將阻止台灣和其他國家簽FTA。其實,本報在4月21日就根據王毅談話等訊息發表社評指出,大陸方面“尤其會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工農階層積極讓利,並避免一般自由貿易協定所會帶來的衝擊”,從而“關於ECFA眾多社會經濟面的疑慮其實已經可以消除大半。” 

  然而,民進黨或囿於意識型態,或過度關注兩黨攻防、政治操作,未接受黨內穩健派提醒,沒能準確掌握ECFA的內涵與情勢發展,用林濁水先生的話來說,“等到ECFA第一批清單出爐,內容果然和民進黨攻擊的方向相反,民進黨只好鳴金收兵。”這只是民進黨對大陸當局認識不清的一個例子而已。如今要成立智庫,首先就是要擺脫成見和權謀,真實研判大陸當局的對台政策。 

  其次,民進黨要全面的認識中國大陸。過去蔡英文也表示過民進黨要和大陸公民社會對話,可惜實際作為有限。如今的中國大陸絕非鐵板一塊,不全面的認識大陸各種民意民情,就談不上掌握大陸社會脈動,判斷局勢發展,民進黨的新智庫應該在這方面多所網羅人才,開闢與大陸民間對話的各種渠道。 

  第三,打開大門,才有可能讓大陸更認識民進黨。民進黨常說不能讓國民黨壟斷大陸對台灣的認識,但這個責任首先就在該黨本身,民進黨尤其應該揚棄過去自縛手腳的做法,在與官方對話的問題上,不應再設置各種不必要的障礙,動輒以“避免落入統戰陷阱”為由,阻斷正常的交流對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民進黨應該要積極“認識自己”。從年初蔡英文倡議擬訂“十年政綱”開始,一年的時光已快要過去,明年上半年該黨就要正式處理“立委”和“總統”大選的提名與政綱,但至今為止,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仍是只聞樓梯響,只見到“要調整”、“要(與大陸和台灣社會)對話”、“要成立智庫”等“程序議題”,未見實質內容和實質討論。一個自己的重大政綱都遲遲未能出台的政黨,又要如何與它人對話呢? 

  社評說,五都選後,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的影響力更見增加,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民進黨新智庫所該肩負的四大任務實在不容迴避,也不容再拖延下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