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時報:民進黨反省 先回歸常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3 08:33:44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
  中評社台北2月23日電/民進黨昨日終於正式提出敗選檢討報告,這一份留白甚多的報告,連黨內人士都多所質疑;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此次敗選帶來的震撼教育,黨內總算又找回檢討批判的風氣,民進黨若要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政黨、進而重返執政,黨內建立開放討論路線的風氣,是必要的第一步。 

  中國時報社論說,“檢討報告被檢討”,這是蔡英文及黨中央當前的處境。呂秀蓮搶在同一天發表萬言書,號稱是“民間版”的檢討報告,字字犀利,言民進黨中央所不敢言,例如,她批評蔡英文大選時迴避宇昌案,最後不但操守、連應變能力也受質疑;再如,她直言蔡英文並未切割貪腐印記,“為何黨紀對許多涉案人可以選擇性地處理或不處理”?難怪國民黨大選前一則“俄羅斯娃娃廣告”會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呂秀蓮這一份報告也可稱之為“常識版”的檢討報告。例如,她批評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識”語焉不詳,競選總部的“小豬對抗大野狼”訴求,也播下與企業界對立的種子。可以說,呂秀蓮的萬言書,說得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反襯出民進黨黨中央檢討報告模糊遮掩,活生生就是國王沒有穿衣服的翻版。 

  當然,民進黨之不願面對現實、與人民常識脫節久矣,敗選報告只是一個表徵;因此,呂秀蓮的萬言書雖然點出問題,但是單單責怪候選人,某種程度是挑小放大,沒有直指民進黨問題的核心;事實上,包括呂在內的天王,同時也是問題的一部分,呂秀蓮批評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是“歷史斷層、經驗也斷層”,但是蔡英文之前的天王階段,又有什麼經驗是值得傳承的呢? 

  天王時代的民進黨,不但理念極獨,連修辭也極端民粹化,不只排斥兩岸交流,更不惜在台灣內部挑起對立;蔡英文至少以她溫和理性的形象,重整了反對黨的修辭學,改善台灣的政治文化,不再動輒挑起族群、統獨爭議;但是,蔡英文的問題在於,她及民進黨菁英認為,只要表面上的調整,不必徹底轉型,更不必處理兩岸罩門,就可以“頭過身就過”,讓民進黨重回執政。 

  這次的選舉結果證明,只是表面的擦脂抹粉,或是換了一個令人有好感的領導人,並不足以讓選民對民進黨產生信任感。蔡英文選舉時講一百遍將持續與中國交流,都比不上“立法院”朝野為了承認大陸學歷以及陸生來台大打出手,來得讓選民印象深刻。選民已將民進黨定位為反中、反兩岸交流的政黨,單憑大選時的承諾,顯然無法改變選民心中的觀感。 

  畢竟,不論是兩岸之間還是在台灣內部,所謂的信任必須是長期培養的。正如該黨中生代段宜康所說,民進黨平時的態度和政策對中國太不友善,未來兩年,民進黨要趁沒選舉時扭轉這種印象,因為這不是選前用幾句新創的口號或論述就能改變的;李應元更直言,民進黨如果不檢討兩岸政策,到二○一六年還是一樣,選舉再熱、呼聲再高,到最後一個禮拜還是發現大勢已去。 

  值得慶幸的是,民進黨雖然第二度遭逢敗選,但黨內務實派卻逐漸抬頭,蔡英文敗選的最大意義在於,民進黨菁英某種程度開始認清現實,如果他們不正視黨內的兩岸罩門,就不可能走完最後一哩路。因此,近來民進黨終於重現百花齊放的場面,這對民進黨轉型攸關重要。 

  所謂政黨轉型,聽來莫測高深,但其實平淡無奇,關鍵重點在於依常識而行。正如前民進黨黨主席許信良所說,民進黨的兩岸立場至少要和全球同步,否則就如這次大選,必將引來中美聯手封鎖;當全球都和中國打交道,民進黨如果置身事外,最後只有等待被歷史淘汰。 

  敗選報告出爐,民進黨轉型卻才要踏上第一哩路,鑑於綠營長年情結,再加上黨主席選舉所牽扯的權力鬥爭,此路必然險阻重重;但是,如果不轉型,民進黨毫無前途可言,已經啟動辯論的民進黨菁英,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因為他們已無回頭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