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兩岸關係由熱而冷的警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0 15:22:26  


  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亞洲週刊》主筆南方朔10日在明報發表文章說,近代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早已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鴕鳥心態,國際社會如果有任何對台灣不利的新聞,台灣一定一律不報道,或只輕輕帶過。這種鴕鳥心態合理化了台灣的自認無辜,任何對台灣不利的事,一定是外國不對。例如,1971年台灣被逐出聯合國,這個聯合國代表權的問題已鬧了好多年,但台灣都不重視,當台灣被逐,台灣才自鳴正義的宣稱是外國缺乏道德勇氣,迫於中共的壓力才承認中共並逐出“中華民國”。台灣永遠不會去面對真正的現實,那就是1949年後,“中華民國”即已不再能代表中國,它被逐出聯合國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

  文章說,“中華民國”自1949年在中國大陸失敗以來,它的國家身分及實質的生存狀態,即成了歷史待解決的殘餘問題。從1950到1970年,“中華民國”仍享有中國的代表權,去代表實質上它已無法代表的中國,但這種情終於在1971年改變。“中華民國”成了國際社會上的“非國家”;至於實質的生存狀態,它在韓戰爆發後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成了美國有條約保證的“盟國”。但自1978年美中談判建交起,由於美國承認中國,它和美國的“盟國”關係已不存在,這時台灣就成了1979年美國自訂的國內法《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保護地”(protectorate)。因此,《台灣關係法》乃是美國極矛盾的法律,美國在國家行為上承認一個中國,而那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怎麼可以將中國一部分的台灣納為“保護地”?這種矛盾現象乃是暫時的權宜安排,它勢必無法維持很久,近年來美國不斷有風聲,說有人要打《台灣關係法》的違憲官司,也有人認為應該廢棄《台灣關係法》,任何這方面的發展,都會是對“中華民國”的致命危機。

  因此,前幾年當我讀到美國主要智庫學者沈大衛(David Shambaugh)所主編的論文集《權力移動﹕中國及亞洲的新動力學》,知道美國有學者主張應改變對台政策,俾使中美建立互信以有助於中美合作、穩定亞洲時,心中已敏感的警覺到,台灣靠《台灣關係法》的保護而取得軍售的利益,迄今已逾30年,它的後日可能已不多。

  美國“和平棄台促統論”掀序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