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四年後,台灣還會有多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4 10:17:42  


  中評社台北5月24日電/政論家南方朔在新新聞第1316期發表文章說,台灣已出現了一個“我不會犯錯”、“我的苦心你們不理解”的領導人。六成家庭的收入已接近最低生活標準,這些家庭在馬的第二任四年內,已註定像溜滑梯般的日子愈來愈難過。

  文章說,經濟學上有許多指數,最近台灣談得最多的是“痛苦指數”,又稱“悲慘指數”(Misery Index)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痛苦指數”是一九六○年代,美國詹森總統時的經濟顧問、耶魯大學教授奧肯(Arthur Okun)所設定的一種總體經濟指標,他將通膨率的變動、失業率、長期利率及經濟成長率的變化等四項因素相加,用以衡量一個社會、人民生活好過或不好過。仿效這種“痛苦指數”,又有人設定出許多其他的“痛苦指數”,例如有人將“股價的變動”及“貨幣貶值”這兩項相加,而成了“金融痛苦指數”。今天無論那一種“痛苦指數”,馬政府任內都創下了三十年來新高。如果放眼未來,台灣成長率日益下滑,失業率祇會增加難望減少,台灣將進入少有的“停滯性通脹”,這似乎已表示台灣的“痛苦指數”祇會繼續攀高,老百姓的日子祇會一年比一年難過。

  至於,“消費者物價指數”,從來就是個很有爭議性的指數。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乃是根據五百多種物品及勞務消費價格抽樣加權的平均值,意思就是說,人們生活上許多物價上漲的感覺已被稀釋沖淡。最近某大官在記者會上宣稱台灣物價很好啊,物價上漲連二%都沒到,這個大官被媒體及百姓罵到臭頭,原因即在於他以稀釋的概念數字意圖唬弄老百姓的真實物價感受。一般百姓的消費主要就是每日三餐,這是基本物價,台灣早已漲翻了天。大官們仍在以稀釋沖淡的數字談問題,怪不得人們要罵他們“不知人間疾苦”了。

  文章說,一般而言,低所得者,他們的支出以民生必需消費為主,通常這都是物價上漲時代漲價最多的部分,今天台灣有六成家庭的收入已接近最低生活標準,這種家庭在通膨時代是最大的受害者。這種家庭對物價上漲的感覺絕非CPI的接近二%,而是日常消費的五%。這些家庭在馬的第二任四年內,已註定像溜滑梯般的日子愈來愈難過。

  文章說,在這個台灣經濟惡化、人民日子愈來愈難過,因而到處都嗆馬的時候,馬宣誓就職。如果馬是個能接近人民、知道人民感受與期待的領導人,他的就職演說就該要言不繁地以經濟為主題,去講未來四年台灣經濟的願景和達到此願景的做法。

  但我看了就職演說後,其實是很失望的。因為這個演說更像是“行政院長”施政報告的前言,它經濟、“內政”、文化、“國防”、“外交”、兩岸各個問題都碰了一點,都四平八穩的沒有任何新義。就職演說是勾勒“國家”願景的重要場合,而不是發表落落長一篇面面顧到比賽作文。我讀過極多世界著名的就職演說,馬的就職演說祇能用“平庸”、“淡定”、使人無感來形容。因此,這篇長達報紙一整版的平庸演說,似乎已預示了台灣未來四年政治的平庸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