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方朔:台灣無人才 誰害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07 15:52:58  


  中評社台北8月7日電/中國時報7日發表文化評論者南方朔的文章說,以前的台灣,念書條件好的人,大量外出,即是“人員外流”時代,沒有外出念書條件的凡夫俗子留在台灣打拚,反而把台灣打拚成亞洲四小龍之首。那個時代,不是人才的人們表現良好,促成經濟與社會政治進步。也沒有人會說台灣沒人才。

  文章說,但到了近年,一堆在外國念過書的人回來當大官,他們把台灣的經濟局面搞得日益不堪,台灣的就業機會與就業條件日益惡化,於是稍微有點本領和懂得洋文的,就往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跑。以前是大學生為主的“人員外流”,現在則是有生產力人群的“就業外流”。於是忽然之間,人才問題成了台灣的時髦問題。在各種人才問題的論說里,有一種說法甚至隱含的認為台灣年輕的一輩都缺乏了國際競爭力,都不是人才。

  在近代“似科學”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謬說,所謂的“人才論”里,就充滿了值得懷疑的謬說。“人才論”里經常倒果為因,將成功的人認為就是人才,不成功的就不是人才。但一個人成功與否,有太多不確定的條件。才能只是條件之一,而且並不一定是最主要的條件,他的生命機遇,存在的條件,偶然的幸運等反而可能佔了更大的比重。《財星》雜誌資深編輯柯爾文(Geoff Colvin)在《才能被高估》一書中即指出,才能不是讓人傑出的條件,許多很傑出的運動員、音樂表演者、成功的經理人,就不是只靠才幹。

  文章說,人才所發揮的作用要看其國家的實力,美國為第一大國,它掌握了人才的定義權。美國為了國家及經濟的需要而決定甚麼是人才,甚麼不是人才。這意謂了每個國家除了大國的定義外,也應有自主的定義。但近年的台灣,早已沒有了自己定義人才的能力,只跟著大國跑,這也造成了台灣自認沒有人才的怪現象。

  一個國家真正重要的,乃是提升國力,創造出讓國民能滿足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環境,當每個國民都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家就都可自我發揮,人人都是人才。但今天的台灣,卻“國力”日衰,當“國民”尤其是年輕的“國民”,已愈來愈覺得天生我才必無用,台灣當然成了“舉國”無人才的“國度”。這時,“國家”真正該檢討的是,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以前的台灣,許多念不好書,不能出外的非人才,還能在自己的家園努力,讓“中華民國”在亞洲領先群,為甚麼到了今天會出現自認“舉國”皆無人才的困境。

  文章說,因此,請恕我講句冒犯的話,今天台灣每下愈況,最大的關鍵,乃是台灣的政治領袖都不是人才。當政治領袖都不是人才,才會把整個“國家”搞得百孔千瘡,每下愈況。人家韓國、新加坡蓽路藍縷一路走來,早已國勢蒸蒸日上,相對而言,台灣卻成了韓星眼中的後進者,有一點技術性的人力都往中國大陸及星韓港移出。這些人才在台灣找不到像樣的工作機會,不走才是傻瓜。台灣人才問題的關鍵是,台灣為甚麼成了驅逐自己的人才的社會? 

  今天台灣人才問題已極嚴重。這不是花一些大錢,找幾個外國人來領高薪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台灣持續有在進步,國民的薪資所得有在提升,今天的台灣應說是在向中國大陸及星港挖角的地方。正是因為台灣不進反退,台灣的中高技術人力才拚命向外移出。技術人力的移出是中產市民用腳在投票。這種情況當然代表了不是人才的政治已成了台灣最大的問題。

  文章說,一個國家的當政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國民人人都是人才,政府的責任就是要讓每個國民都能將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發揮。而一個沒有人才的政府,剝奪了國民發揮自己人生目標的機會,使得大家只得去當“現代的出外人”。因此在這個“人才論”很時髦的時刻,當有人認為台灣年輕人無人才時,我卻認為台灣大的問題是領導無人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