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子嘉:再見吧!蘇貞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7 16:10:55  


  中評社台北10月17日電/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今天在該報撰文說,在社會主流意見都認同民進黨應當正面、積極處理兩岸事務的現在,民進黨的領導者,卻礙於個人對兩岸事務認知的不足,提不出對民、共交流的中心思想,不僅成為整個黨停滯不前的“反向動能”,更讓綠營內部開始形成一股“謝、蔡合組第二黨中央”的情勢。

  或許這麼說對蘇貞昌會太殘忍,但是“要前進的繼續前進,要原地吵架的就留下來”,民進黨的兩岸之路,不該在遲疑、膽怯中匍伏緩進,謝長廷是到了該跟蘇貞昌說“再見吧,蘇貞昌”的時刻了。

  在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初期,他確實有機會乘著蔡英文所打下來的氣勢,對黨進行大破大立的改變。殊料,蘇貞昌卻自顧自的以為,黨內各派系都對他“包藏禍心”,如果不先解決人和問題,主席大位恐怕坐不久。

  所以,蘇貞昌上任將近半年以來,做最多的事不是告訴民進黨人“我要往哪走”,而是忙著四處拜會派系大老,下鄉與資深黨員拍照,讓整個黨中央充滿放鬆、歡樂的輕鬆氣氛。但禮貌性的噓寒問暖,不著邊際的空泛對話,終究藏不住眼前民進黨的空虛狀態。

  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這樣形容,“蘇貞昌習慣將一手好牌打到輸,我稱之為‘成功阻卻心理’。簡言而之,就是愈在乎就愈謹慎、愈謹慎就愈失真、愈失真就愈沒自信,於是友群失望散去,自己獨嘗落寞。”

  的確,在謝長廷前往中國大陸前,蘇貞昌宣布暫緩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在謝長廷圓滿結束訪問後,蘇貞昌則說處理兩岸事務“這件事不急”。而黨內甚至傳出蘇貞昌認為二O一四年的七合一選舉是地方型事務,與國際、兩岸無關,因此主觀上認為此事能拖則拖,避免敏感的兩岸爭議,成為他連任民進黨主席、參選二O一六“總統”的絆腳石。

  面對蘇貞昌的退縮,謝長廷、辜寬敏等大老,都一再強調民進黨處理兩岸議題的急迫性,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長期沒有認真思考過兩岸議題的他,一方面為了替個人的政治前途鋪路,一方面則因為個人知識量的匱乏,提不出對民、共交流的具體對策,導致民進黨的兩岸工作已陷入原地打轉的虛耗狀態,終而逼出黨內另一波以謝長廷、蔡英文為首的政治聯盟契機。

  對謝長廷而言,眼見蘇貞昌既無法提出具體論述,又不願接受“憲法共識”,現在的他,顯然已經無意繼續爭取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相反的,既然“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已為他成功完成兩岸破冰之旅,實在沒有理由不繼續深化基金會的層級與功能性;況且,比起背負政治責任的黨職,民間身分是更具自由度與彈性,與其與蘇貞昌共處一室、面面相覷,不如靈活扮演民、共交流的民間推手。

  不僅如此,在沒有黨職包袱的狀態下,謝長廷更能掌握絕對的空間,以兩岸議題作為號召進行派系結盟,籌設具有實質影響力的二O一四輔選團,擴大青年軍投入縣市議員選舉的員額;而綠營的縣市長候選人,在不得不歡迎民、共交流的前提下,當然也必須與謝系維持緊密關係,無形中都為謝創造出黨內的高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