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陳淞山:菊謝應衝破“國安”掛帥的兩岸緊篐咒
http://www.CRNTT.com   2012-12-27 15:41:13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電/親綠政治評論員、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陳淞山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發表文章說,謝長廷預計明年4月再次訪大陸,其所屬的維新基金會亦準備在明年3月初主動出擊,舉辦大型的紅藍綠學術研討會,探討務實性的兩岸政策,議題方向可能偏重在經濟、文化等議題。

  事實上,早在兩岸統合學會日前舉辦台北會談促成紅藍綠的二軌對話時,謝長廷便曾主張,未來如果有機會,民進黨的新境界基金會或維新基金會也可以來舉辦這類兩岸大型的學術會議。如今,傳來謝長廷準備在明年訪大陸前可能舉辦兩岸學術會議的訊息,並不讓人感到意外,這或許是他登陸前的政治熱身賽,可以讓他更加周延準備登陸訪問的相關議題並熟悉大陸涉台官員與專家學者的專長及思維模式,為他的再次訪大陸舖墊更厚實的政治基礎,同時也藉由展現高度政治企圖的主導黨內兩岸路線發展的政治作為,帶動民、共政治接觸、對話與交流的政治氛圍,以營造民進黨內重視兩岸路線發展的可能轉型政治動力。

  文章認為,長期以來,民進黨內對中國大陸是有相當濃厚的敵我意識,所以,在兩岸政策的思維與判斷上常有“反中”、“仇共”情結,連帶地,在擬定具體政策方面也常把“中國因素”與“國家安全”做為連結,動輒用“‘國安’掛帥”的角度去思考諸多具體的兩岸政策走向。最近,“經濟部”投審會於日前通過的陸資投資高雄港高明碼頭,申請匯入金額達新台幣四十‧五億元,這與民進黨“立院”黨團在今年10月15日所提出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要求增訂陸資來台投資規範“禁止陸資投資重要公共建設”是有所違背的,因此,民進黨多位“立委”便群起撻伐反對這樣的投資案,讓“地方經濟優先”的高雄市長陳菊與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進退兩難。到底對於重振高雄港的陸資投資案,民進黨又該如何面對?是“政治重於經濟”或是“經濟優先”?曾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是否在再次訪大陸前,願意就此重大的政治爭議事件,與陳菊市長共同研商整合共識的政治解套策略?是否能夠力求在黨中央的保守立場中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務實開放方向,讓“國安”掛帥”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的內容有重新翻修的機會?

  除了謝長廷的再次訪大陸,陳菊市長為了明年9月在高雄舉辦的“亞太城市高峰會”,也將在明年年中前再次登陸,北京當局是否會因為當年的熱比婭事件所引發的風波而拒其訪大陸?或者已因為政治情勢的變化而接受陳菊的登陸?

  其實,謝長廷與陳菊是民進黨內目前政治實力排名老三的兩位政治領袖,其訪大陸的政治加乘能量是大於蘇主席的政治操控力道,他們在兩岸政策與路線發展上是屬於正面肯定民、共交流的務實開放路線主張者,而陳菊市長在代理黨主席的任內對大陸當局也展現相當友善的態度,讓黨內的民、共交流政治氛圍因此走向積極開放的大格局變化,陳菊可以說是相當關鍵的靈魂人物,明年若能促成其與謝長廷先後訪大陸,勢必會帶起民進黨內更積極開放的大陸政策發展路線重新起帆,同時,也對目前蘇貞昌主席對
兩岸議題的保守領導作風帶來新的刺激與挑戰,民、共交流與互動的關係發展也勢必因而加速進行。

  因此,對於民進黨內目前“國安”掛帥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的重新檢討與否,正是考驗陳菊與謝長廷政治智慧的重大挑戰,也是攸關他們兩人明年登陸與否以及大陸當局接見規格與層級高低的重要政治指標!民進黨是否願意誠實面對陸資來台所可能形成的“中央”與地方脫節的事實上矛盾?陳菊與謝長廷是否願意藉由明年維新基金會所將舉辦的兩岸學術研討會聚焦陸生、陸資、陸配的種種問題與環節,共同出面呼籲民進黨重視這些問題,倘若黨中央繼續採取保守的立場將對黨內的兩岸事務處理能力的人民信賴感造成多大的傷害,應該必須儘速加以檢討、修正。我們衷心期盼,這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重大轉折關鍵,陳菊與謝長廷能夠共同合作開啟新局,讓民進黨的兩岸路線發展從此務實轉型,這是好的開端,也是負責任的政治領袖該有的政治作為,同時,我們也相信這才是民進黨對中國大陸展現友好態度的重要表現,民、共交流之路就能破除政治障礙,邁向康莊的大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