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淞山:民進黨兩岸罩門 打得開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1 16:57:16  


  中評社台北8月1日電/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今天在旺報撰文說,民進黨的“華山會議”原本就不是為解決該黨的兩岸罩門而進行的,縱使曾激起“如何處理九二共識”的激辯浪花,與會來賓也是“九二共識”名詞創造者的“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表示“九二共識是政治問題,不是學術或科學問題”、“九二共識不是通關密碼,念念,和解之門就打開”、“關鍵在互信,不在名詞”,因此,蘇起對民進黨善意的提出建議,“貴黨與其思考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或創造新名詞,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民共互信”。一語道破民進黨目前的兩岸困境,是逢中必反心態所造成,並不是接不接受、承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名詞的政治問題,這才是民、共互信難以建立的根本癥結點。 

  也誠如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會中拿出了當年的歷史文件影本資料証實了“九二共識”的確是2000年4月28日才創造的詞句,但不可否認這個虛構的“九二共識”有效地恢復了兩岸的協商,但是它的有效期也在今年6月的“吳習會”以及7月馬英九回函習近平的賀電中終結了,虛構的“九二共識”已經被實質的“一中架構”所取代了。 

  換言之,陳明通前主委其實也承認縱使“九二共識”是虛構的政治產物,但也確實發揮了兩岸恢復協商的政治效用,可是目前已經因為馬政府的政治退讓而功成身退。國、共之間正朝著如何打造“一中架構”的方向展開新一波的政治對話與協商,此時的民進黨不必也不用再對“九二共識”問題再作處理,而是必須找到“替代方案”,可以建立兩岸互信的基礎,讓兩岸可以進行交流、對話及協商。 

  其實,蘇起與陳明通的說法是有異曲同工之處,雙方都認為“九二共識”已經不是問題,毋須再做無謂的政治爭辯,“九二共識”的政治價值在2012大選中已經消耗殆盡,民進黨應該去找到如何建立民、共互信的替代方案,來面對國、共之間“一中架構”新一輪的可能發展與變化。 

  文章認為,民進黨的華山會議與中國事務委員會往後會議該聚焦的兩岸問題應該在“如何建立民、共互信”方向上去下工夫。 

  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及陳明通的“憲法一台”主張,以及其他與會來賓提出的“中華民國”認知論、歷史文化論與“中華民國”前途決議文等等,基本上都是從正視“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存在為出發點,試圖找到可以連接兩岸特殊關係的“政治對接口”來處理兩岸問題,是相當務實理性的新思維,或許因此可以對建立民、共互信的政治基礎累積更大的政治能量與機會,民進黨更應好好加以把握。 

  改變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思維、心態與作法是長期的政治工作,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理性審查,對“三限六不”陸生政策的部分鬆綁,對大陸配偶參政與服公職年限管制的適度開放……等等,以及用“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台灣共識政治基礎展現與中國大陸適當連結的政治特殊關係,都是民進黨可以維持台灣主體性又兼具開放性精神的務實做法。倘若民進黨可以藉由華山會議與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黨內共識形成機制,採取正確且務實開放的“對中政策”,勇敢踏出理性開明的第一步,讓外界對民進黨有耳目一新的改觀與信任,則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至少也是近在咫尺的不遠之處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