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綠華山會議討論經濟:兩岸競爭大過互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01:04:48


第八次華山會議。(中評社 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11月29日電(記者 鄒麗泳)民進黨28日召開第八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華山會議)討論“中國經濟轉型與台灣發展策略”,主持人民進黨財經策略小組召集人、 “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在結論時表示,會中雖未達成具體共識,但與會者多數同意,低人權、低工資、犧牲環境的“中國模式”不足取,兩岸經貿競爭性大過於互補性,台灣產業唯有發揮自己的優勢,根留台灣、均衡布局,並以台灣主體性來思考兩岸經貿策略,才能根本解決兩岸經貿不對稱的依賴。

  吳榮義認為,未來台灣的產業政策,應從制度優勢、公平、以人為本及提高就業與所得中去尋找答案。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發言人鄭文燦與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會後轉述,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陳明祺在會中指出,台灣過去20幾年來,經濟政策有三個傾斜,分別是對台商傾斜、對大企業傾斜、和對電子和地產業傾斜,這三個傾斜並沒有給台灣帶來持續的經濟發展。

  陳明祺認為,未來台灣應提出新的三個傾向作為台灣經濟的新方向,分別是傾向就業與工資、傾向中小企業、傾向發揮台灣優勢。台灣產業應從本身的環境與條件中,如提高生活品質及已實施的福利制度中去尋找產業商機,別花太多力氣在親中與脫中的問題上打轉。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則指出,大家應正視台灣產業所面臨的中國壓力,兩岸產業具有競爭性與替代性,且競爭大過於互補。他以“四大慘業”DRAM、面板、太陽能、及LED為例,這些台灣政府過去大力扶植的產業,除了DRAM之外,在中國大規模的扶植補貼與極度擴廠造成的殺戮下,目前虧損十分嚴重。

  謝金河說,自從兩岸簽署ECFA之後,兩岸關係雖然變好,但台灣經濟卻沒有變好,中國和台灣發展經貿關係的目的之一,在取得台灣技術及弱化台灣,台灣企業不應再奢想中國會對台灣“讓利”。 
  
  謝金河指出,目前台灣發展良好或在世界上具競爭優勢的企業,都是根留台灣或在世界上均衡布局的企業,如大立光電從未到中國投資,台積電在中國的產能也只佔2%。謝金河說,如果台灣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國家,未來在和對岸簽署協議時,遇到問題就很容易妥協、轉彎,則台灣未來會很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