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監獄失能 “法務部”別再蒙起眼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13 11:02:51


  中評社台北2月13日電/震驚全台的高雄監獄暴動案,從受刑人挾持典獄長而開始,歷時14小時,其間一度因為新聞媒體的“連線報道”而影響輿論方向並且影響警方辦案,最後隨著6名受刑人飲彈自盡、兩名人質獲救而宣告落幕。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這起暴動案固然令人震驚,也暴露了台灣獄政、監所人犯矯正與司法審判制度的嚴重缺失,但是事件中也有幾點值得肯定之處。

  首先,監獄人員應變得宜,在事發後能有效控制情勢,尤其典獄長與副典獄長主動提出願意親自替換人質,充分展現擔當,勇氣可嘉。其次,警方對於現場的處置明快果斷,不但迅速抵達現場,而且有效布置警網,以火力封鎖了受刑人企圖竄出的監獄大門,杜絕了其脫逃的可能性。第三,儘管這6位受刑人再度以身試法,鑄下了大錯在先,但是他們能夠在向社會表達訴求後選擇自盡,沒有憑藉手中的強大火力負隅頑抗,因此避免了監所人員以及其他無辜者的不必要傷亡,這一點依然必須給予肯定。

  在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中,各界也看到了幾項嚴重的獄政問題:首先,司法公正性並未受到信賴,因而有受刑人自認受到冤屈,不惜以死明志。

  其次,獄政制度顯有缺失或不公平現象,造成了受刑人內心不平,例如獄中勞動工作的報酬太低,每個月只有200到1000元,不足以支應諸如衛生紙等日常用品費用,尤其重刑犯,很容易心生怨懟,寧可冒生命危險脫逃。一罪一罰制度更使部分受刑人對更生失去希望,寧可選擇鋌而走險。前“總統”陳水扁得以保外就醫,也使不少受刑人感覺獄政不公平,因此心生不滿。這些獄政缺失,顯然也欠缺良好的反映管道,終至負面情緒持續積累與最終以此方式爆發。

  第三,從事件演變過程可知,目前監所管理高度鬆散,才使受刑人有可乘之機,竟可取得強大火力並且挾持人質,最後演變成全國新聞事件並且釀成了6名受刑人自戕的結局。

  此次事件中顯示最為嚴重的獄政問題,或許是當前監獄實務所表現的刑罰功能定位。傳統的監獄提供的是隔離功能,以及應報功能(即懲罰功能),而當代較為理想的監獄,主要應該提供矯正的功能。受刑人的表現,就是實際上監獄功能或失能現象的具體反映。6名受刑人關於獄政的主要訴求,是陳水扁保外就醫所顯出處遇制度的不公平,三振立法所形成的刑期漫長,以及工時工資與監獄環境的問題,都值得檢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