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進一步推進印度的“東向行動”政策,莫迪積極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安全與防務聯繫。 |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近年來,印度深入推進“東向”戰略,全面強化了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與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展開了激烈競爭,印度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
冷戰結束初期,印度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將發展與東盟合作關係提升到戰略高度,開始關注東南亞地區,並以經濟合作推動雙邊關係發展。1995年印度正式成為東盟地區論壇的全面對話夥伴。2000年印度積極倡導的恒河--湄公河組織誕生,以改變印度在湄公河領域競爭中的“後發”態勢。從2002年開始,印度建立了與東盟領導人年度峰會機制,並成為東盟第四個“10+1”機制。隨後,印度又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14年第三次印度--東盟領導人會議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時任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與東盟各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和平、進步與共同繁榮夥伴關係協定》,標誌著長達13年的印度“東向”戰略取得了重大成果。印度與東盟國家在此次峰會上共同制定了未來雙方合作的藍圖,確定了2011年和2016年分別為印度與東盟5個經濟發達國家和其他5個欠發達國家實現自由貿易的期限。該協定為雙方在各領域全方位合作增添了“新的動力”。 同年印度與泰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且,印度總理辛格在第三屆印度--東盟商業峰會上提出了“亞洲共同體”的建議。
實際上,印度強化與東盟的政治合作關係,印度可贏得東盟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更大力度的支持,有利於擴大印度外交戰略的回旋空間。印度加強與東盟安全領域的合作,既可找到參與亞太地區事務的突破口,又可改善周邊安全環境。而東盟是一個擁有潛力巨大的市場與投資地,經濟結構互補性較強,印度迫切希望在亞太經濟合作中取得一席之地,也迫切需要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更多的技術與投資,為印度經濟改革助力。
同時,東盟也看好印度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在區域合作中引入印度因素,可有效平衡美國和中國等大國的影響。
隨著印度的國際經濟與戰略重要性日益增強,印度不僅要做印度洋大國,也希望在太平洋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印度宣布在越南設立衛星監測站,成為印度與東盟國家在空間技術領域合作的第一個大型項目,以展示印度對印度洋以東海域正在加重的關切。而越南希望借助與印度加強防務關係以提升在與中國的爭端解決中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