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軍情局”冒“帳外帳”2億“盈餘”不單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3 12:21:39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台“審計部”將“軍情局”隱匿的一筆“帳外帳”,掩護機構歷來盈餘二億餘元,送請“監察院”查辦。中國時報報道,據指出,“軍情局”在薛石民任內,已將多數掩護機構收掉,不可能出現盈餘情事,薛石民並將內帳四十七億餘元繳庫,何以還會多出這筆“帳外帳”,內情尚待釐清。

  據了解,“軍情局”基於情報需要,曾執行一項“鴻展專案”,設立掩護機構,做為情報員身分掩護之用。

  依鴻展專案所設的掩護機構,包括旅行社、貿易公司、書店等,按規定,每一個掩護機構的開辦費是三千萬元。換言之,這些掩護機構的資本額無論登記多少,最高可動用的資金為三千萬元。

  據了解,“軍情局”執行鴻展專案,前後約開設廿家的掩護機構,預算合計動支六億元左右。這筆六億元的預算,“國庫”均已全數撥出,唯每個掩護構機實際動用的金額不一,有的是三千萬全數支用,有的可能連人事成本與開辦費,只用到數百萬元,根本花不到三千萬元,於是將剩餘款項存在掩護公司所設帳戶內。

  據了解,“軍情局”所設的這些掩護機構,有的是現職情報員調任,有的是退休情報員,有的也會聘用社會不知情的一般人工作,期“增加掩護效果”。

  由於這些掩護機構主要是情報工作用途,營利並非重點,“軍情局”也不會要求掩護單位年年要賺錢,不過,若有盈餘一定得上報,虧損上限則是預算核定的三千萬元。

  據了解,自前“軍情局長”薛石民時代,由於大陸情蒐工作任務調整,已不再派遣基幹進入大陸,近年連台商情報員也不再聘用,故近廿家掩護機構多陸續關門收掉,留下的單位所剩無幾。

  “軍情局”所設的掩護機構,因目的不在營利,要累積二億餘元的盈餘,確實不易;“審計部”查到的這筆“帳外帳”,最可能情況,應是掩護機構收掉時,由於每家花費的經費不一,可能有些機構三千萬沒花完,遂改以“盈餘”做帳。例如某家旅行社掩護機構,預算只花一千萬,還剩兩千萬元,關門收掉時,如果據實申報,錢需繳回“國庫”,但如果改以“盈餘”作帳,則兩千萬元便可留在軍情局內。

  據了解,“軍情局”所設外圍組織或掩護機構,虧損的多,賺錢的少,如上海印刷廠未民營化前,虧損金額高達四億八千萬元;由於虧多盈少,何以能冒出一筆二億餘元的盈餘,則有待“監院”調查,始能知道真相。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