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15日電/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接受中國時報訪問,闡述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內容如下。
新政府過去一年來的兩岸政策,走的是“護台路線”,絕非在野黨批評的“親中路線”。這條路線的邏輯,簡單來說,就是“‘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兩岸在政治上有‘主權’爭議,所以先擱置爭議;因此先務實的在經濟上採取既開放、又把關的做法。”
在此路線之上,還有“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最高指導原則,“陸委會”過去一年就是以這樣的兩岸政策路線指導過去一年兩岸的協商。過去一年兩岸所簽的九項協議、一項聲明,外界可以逐字檢視,我們哪裡有賣台?哪裡有矮化“主權”?雖然基層民眾對此仍有疑慮,這意味在野黨的標籤式政治確實有效。
不過,過去一年,“陸委會”在兩岸政策上的說明並非沒有進展,像“陸委會”內部在四月底的最新民調中,已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七民眾滿意現在的兩岸政策,代表“陸委會”在整合“國內”共識努力上有顯著成果。
過去一年所簽署的九項協議和一項聲明,以陸客來台觀光為例,從去年到現在至少為台灣帶來六億美金的商機,另據“觀光局”評估,一整年至少可以為台灣帶來六百億台幣的觀光產值,這些都有具體的數據可以檢證。
過去民進黨政府想做卻做不到的,現在新政府做到了,也解決過去兩岸累積下來的許多問題。同時過去所簽的這些協議,是否落實都可以靠時間來檢驗。
的確,這其中仍有一些美中不足之處,像是在這次兩岸空運補充協議中,台方最需要的上海航點,航班班次仍增加不夠。還有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的協議,因兩岸不同法域,要談司法互助是相當困難也是得來不易,但要落實,還需要雙方主管機關去洽談細節,還有對岸也必須同步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