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不用改革就可贏回政權,在政黨的惰性下,難怪馬英九現在想要改革,會在國民黨內引發反彈了。
|
中評社台北11月2日電/現代的政黨競爭,某種程度可以“面具理論”來形容,不管政黨體質是否改變,即使骨子裡仍然千瘡百孔,但只要換個形象不錯的政黨領導人,似乎就可讓該政黨起死回生,這是民進黨在扁案的大崩壞之後、一套總體因應策略;而民進黨效法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國民黨,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終於讓國民黨吃盡苦頭,在即將邁入百年的今天,國民黨仍無法根除過去留下來的貪腐惡習。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人民對政黨的期待,就像剛接任國民黨黨主席的馬英九所言,“清廉只是根本的要求”,事實上,這正是二千年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主因,但是在野的八年期間,不論是黨內制度、還是“國家”法制,並未見國民黨有大徹大悟的改革,即使如此,國民黨不但在去年拿回政權,而且還拿下三分之二的“國會”多數;既然不用改革就可贏回政權,在政黨的惰性下,難怪馬英九現在想要改革,會在國民黨內引發反彈了。
不過,這樣的反彈可說是見樹不見林,事實上,從二○○五年到二○○八年,國民黨在縣市長、“立委”到“總統”一連串的大勝,都是靠著“馬英九”這張面具,歷次民調顯示,過去馬英九深受選民歡迎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他在民眾心中維持清廉的形象,這種特質本來就可為選舉加分,更別說當時正逢以清廉起家的民進黨、深陷貪瀆弊案之際,民眾自然寧可選擇有馬英九背書的國民黨。
因此,現在馬英九民調低迷,與其如國民黨政治人物私下形容的、馬英九已成為國民黨的包袱;還不如說,由於馬英九不受歡迎,再也無法拉抬國民黨的氣勢,因此無法掩蓋國民黨並未改革、仍深陷金權泥淖的真面目,尤其,這一年來有四位國民黨“立委”當選人因賄選被判選舉無效,就可以說明國民黨並未真正改革。
在這個過程中,馬英九甘於成為“面具”的角色,也難辭其咎,他第一次擔任國民黨黨主席時,並未積極處理黨內積習,而他擔任“總統”後,更未趁民調高峰,強勢約束黨內山頭勢力,錯失大好機會;即使這次接任黨主席在即,也還維持不沾鍋的慣性,並未積極協調中常委人選,一直到不佳名單出現、選舉淪為政客圖利之所,才驚覺這個應該邊緣化、形象牌政治人物視同雞肋的中常會,即使已如盲腸,但真的發作起來,卻可以打中馬英九及國民黨的痛處。
但是,即使馬英九戰略、戰術都出問題,但根本的問題仍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民眾為何還要忍受一個黨內選舉或大選還要陷入賄選爭議的執政黨!放眼世界各民主“國家”,甚少有政黨涉貪仍能振振有辭,尤有甚者,就如馬英九所說,“有什麼樣的政黨就有什麼樣的政治”,當國民黨不以賄選為恥,民進黨當然有樣學樣,派系山頭大量養人頭黨員,以此在黨內換取權力,人頭大戶有時就可掌握黨的政策。國民黨過去不建立清廉標準,更成為民進黨不必反省扁案的藉口,面對駭人聽聞的“總統”涉貪細節,民進黨仍能理直氣壯的反唇相譏,國民黨的貪污才是結構性的。
而政黨的存在,絕對不只是防弊而已,更要提出有前瞻性的主張,因此,當政黨選才未建立高標準,無法擺脫貪瀆的陰影,則如何能找出最好的人才、來為黨擬出可行的政策?例如,在野多年的英國保守黨,近來雖然拜工黨執政疲乏及領導人的魅力,民意支持度一直領先,保守黨仍在日前的大會中,提出縮減赤字等諸多不受歡迎的具體主張,但也預先展現負責任的執政態度;相反的,當台灣的政黨因為深陷貪腐而自顧不暇時,能有如此魄力,來面對台灣諸多重大議題嗎?
也許,對國民黨各山頭勢力而言,當“馬英九”這張面具逐漸失去效用時,換一張面具是最快的方法,但是,受歡迎的政治人物難尋易毀,選民也不可能一再接受政黨表裡不一,正本清源的做法還是,即將一百歲的國民黨,一定要逼自己丟掉不合時宜的賄選習性,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正常的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