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淑君到底冤不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9 00:41:41  


  中評社廣州11月19日電/東方網刊載作者劉亨、曹子琛的文章指出,在亞運會的賽場上,跆拳道項目因一次判罰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中華台北選手楊淑君在昨日的女子49公斤級比賽中被判取消比賽資格,一時間爭議四起,各種陰謀論紛紛出爐。
  
  跆拳道作為作為人為打分項目,裁判的主觀因素一直讓其飽受詬病。在每次大賽中,都有爭議性的判罰出現。遠的不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跆拳道比賽的一連串“意外”至今仍歷歷在目:原本有望奪取奧運會三連冠的中國跆拳道運動員陳中,因“改判事件”出局;古巴教練和運動員不滿判罰,對主裁判拳打腳踢而被終身禁賽;希臘銀牌得主的父親不滿比賽結果向觀眾席扔礦泉水瓶。
  
  屢造事端的跆拳道曾面臨被“踢出”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尷尬。近年來,通過電子感應來計分的電子護具亮相世界杯和全運會,跆拳道運動引進了高科技,開始為了“自救”而努力。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楊淑君正是倒在了高科技的計分感應器上。事實上,高科技引入跆拳道後並不是首次引起爭議。國際上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製高科技在跆拳道中的運用,但直到這一兩年才應用到大賽中。跆拳道比賽在激烈的對抗中進行,高科技儀器很難保持穩定精確運行;此外,技術標準的不統一也是高科技遲遲未能全面普及到跆拳道運動中的原因。在計分感應器運用初期,隊員就反應其只能統計擊中胸部的點數,而非全部有效部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