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菊:五大特區、三大戰略佈局大高雄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6 08:43:07  


高雄市長陳菊
  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大高雄縣市合併後,新高市土地幅員增加18倍,高達2,946平方公里,為5都之最,針對產業區域均衡發展以及整體產業擘畫,高雄市長陳菊接受台灣工商時報專訪時透露,將以“5大特區、3大戰略”來佈局大高雄經濟前景。 

  台灣工商時報報道,陳菊指出,所謂“5大特區”佈局,就是根據高雄現有產業聚落及環境優勢,配合未來重大建設的完工,在地理空間上的產業規劃,例如大高雄北區以“創新科技走廊”為主、大高雄中區則發展“文創經貿特區”、大高雄南區主攻“自由貿易運籌中心”、東區推動“精緻農業樂活區”、西邊臨海區域建構“海岸觀光休閒廊帶”。 

  她解釋,北區的“創新科技走廊”已形成產業群聚效益,未來將加速2,246公頃土地籌備擴區計劃,並且加速建構大高雄產學平台,引進國家級研發中心,發展光電、太陽能、生技醫療產業以及金屬加工業,在成功引入日本索尼(SONY)集團進駐駁二特區後,中高雄的“文創經貿特區”也會結合北高雄左營眷村文化園區及橋頭糖廠,再透過捷運橘線連結衛武營文化園區,發展影視產業、數位內容、會展及水岸觀光業文創產業。 

  今年4月底、5月初才率團訪問荷蘭Amersfoort陽光電城的陳菊,對高雄發展太陽能光電產業更有信心,她說,高雄一年平均日照超過300天,“這是我們的城市競爭優勢”,原本高雄市要師法屏東縣長曹啟鴻,在永安、彌陀等漁業養殖地區,進行“養水種電”,解決漁民生計和地層下陷的問題,後來因為“經濟部”對收購電價政策轉變而停滯,非常可惜。 

  不過,陳菊並不氣餒,她說,綠能產業是高雄發展的重點產業,市府規畫引進太陽光電,在路竹、岡山、橋頭新市鎮以及岡山本洲工業區、永安工業區打造“創新科技走廊”。 

  至於配合“中央”推動投資金額高達2,632億元的“高雄海空經貿城整體發展綱要計劃”,則是以海港為主、空港為輔,發展海空港自由貿易港區,引入運籌加值等港埠關聯產業,為南部區域產業提供單一、無縫運輸服務。 

  陳菊強調,縣市合併後,大高雄海岸線延伸為65公里,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海洋觀光休閒資源,將與南星計劃區113公頃的遊艇產業專區,發展成為亞洲豪華遊艇製造中心。 

  她表示,高雄具有山、海、河、平原等多元土地樣態,過去10年,高雄的城市發展似乎偏重北高雄,在大高雄合併之後,“5大特區”的產業佈局,將可兼顧都市經濟發展與區域平衡,然後再以低碳與乾淨能源、文創與觀光、以及海洋產業等“3大戰略產業”貫穿其中,如此,才能讓高雄的產業結構徹底轉型。 

  陳菊指出,高雄地區原先具備的鋼鐵、石化等主力產業,不僅在地深耕甚久,關聯產業也相當大,創造的產值與就業都有一定基礎,但是,在節能減碳的潮流趨勢下,鋼鐵金屬、石化等產業必需朝向高值化發展,進而降低耗能、耗電的運用開發,同時也要提高產品價值與競爭力。 

  而大高雄除了原本支撐高雄經濟發展的鋼鐵、石化重工業,高雄軟實力(文創、觀光)也不容小覷,未來更將持續發展乾淨能源、低碳產業,打造高雄成為一個宜居的綠色生態城市,吸引企業回台、投資高雄,進而生根高雄,做到“產業有家,家在高雄”的目標。 

  陳菊說,在這個前提下,戰略性產業的思考與發展就變得非常重要,大高雄具有充足的日照與完善的研發與後端供應條件,是非常適合推動乾淨能源的區域。例如在赴荷蘭考察時發現,經由地方政府、荷蘭能源供應公司與社區參與的荷蘭Amersfoort陽光電城,提供社區1,000多戶日常用電,這項經驗可有效作為高雄市推展太陽能的政策參考。 

  因此,未來將規劃設置綠能產業專區,發展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再生能源轉換設備、LED照明、太陽能系統及其他綠能產業,由政府帶頭,再從應用面帶動相關產業的中下游發展,形成一種產業價值鏈,最後發展為太陽光電應用示範城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