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9月9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吳“內閣”還沒有正式起步,各界議論最多、期許最深的就是財經首長部分。就算在八八水災之前,外界對現任財長和經長已有諸多評論,或謂拚經濟不夠力,或責備財政窟窿太大。但這些責任也許不能全怪罪於部長個人身上,問題在於“內閣”整體的財經視野如何。我們希望新“內閣”對財經應有特別的使命感,經濟要拚,財政要守,使民眾對生活前景能有“脫離苦日子”的期望!
即將卸任的劉兆玄、邱正雄的搭配,本來即以財經為重心。他們在擔任正副“閣揆”之前,數十年的從政經歷都是正數,當年跟著蕭萬長掌舵渡過亞洲金融風暴的政績,至今仍為人稱道。但這次除了遇上八八水災帶來的政治風暴,之前的全球金融海嘯也使政績元氣大傷。這雖然非戰之罪,但可見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仍以經濟為支撐。昨日股市大漲,外界即戲稱是投資人歡迎新閣的大禮。
股市雖有指標作用,但談問題還是要回到經濟的基本面。金融風暴滿一周年,全球景氣逐漸從谷底復甦,台灣股市表現也不差,但很多學者專家反而擔心,經濟基本數據並無明顯起色,財政問題也因為水災重建的特別預算而雪上加霜,如果全靠資金行情撐起的股價指數來顯現“榮景”,恐怕不太可靠。尤其是,如今市場的信心,似乎全繫於MOU、ECFA簽不簽,稍有風吹草動即引發波動。兩岸的經濟和金融合作,當然對台灣市場榮枯影響甚巨,但話說回來,台灣還是要有一點“操之在我”的籌碼才好,這就有賴財經首長的遠見。例如朱立倫以一縣縣長而對“航空城”有所規劃,可見心裡有一份施政藍圖,自然受到民意肯定。這正是人民希望看見的領導者拚經濟的企圖心。
吳“內閣”臨危受命,目前以救災重建為重大任務,而外交和加速兩岸開放的工作,也必然會在馬英九指揮之下按既定原則運行。新“內閣”能否挽回先前政治風暴中所失去的民心,要看如何建立新氣象,而財經領域的作為將是新閣施政魄力的重要指標,應大步走出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