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發起反美國牛肉公投,成為台灣第一起非政黨發動的公民投票案。 |
中評社台北11月3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發起反美國牛肉公投,成為台灣第一起非政黨發動的公民投票案,備受矚目。儘管民進黨、台聯都表示支持,基於公投高門檻限制,社團欲螳臂擋車、要求馬政府重啟台美談判,成功闖關機會不大。
民進黨面對美國牛肉議題,並未立刻將之納為選戰主軸,並且略帶保留地等待情勢變化。現今,民間團體發起“反美國牛公投”,民進黨與台聯都予精神支持,且配合號召支持者連署。然而,主動出擊扮演主導者角色與被動配合演出之間仍有一段差距,意義也大不相同。
首先從年底縣市“三合一”選舉來看,所有候選人全心全意投入選戰,無暇展開一場耗費人力物力與體力的持久戰,如果美國牛風暴只是一場短短幾天就可鳴金收兵的戰場,或許候選人基於新聞熱點而樂於加入戰局;但此事件極可能變成持久戰,候選人表達反對立場後,就要回歸現實面,努力經營選區,以打贏選戰為最高目標。
其次,民進黨欲運用縣市長選舉動員反美國牛能量,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百里侯戰役,民進黨先務實追求不輸(維持3席)再力求小贏(加宜蘭縣至4席)再突破往上衝5席(南投縣)。
全台17個縣市選舉中,民進黨若拿下5席已是風光勝選,在此基本格局下,政治動力顯然仍有不足。最佳策略就是,藉美國牛事件再次強化並累積民怨,這大大小小小民怨在明年底直轄市長選舉總爆發。
最後則是,民進黨與美國長期友好的盟友關係,是否要為這次牛肉進口事件而一次玩光賠盡,從民進黨批馬英九火力猛烈,對美國則輕描淡寫帶過,可以看出民進黨夾在台灣民意與美國友誼之間的左右為難。民進黨中央“批馬不打美”基調十分清楚。 |